11月5日,記者在楊家地村采訪時被這里的法制文化園吸引了眼球,一個村內建立兩個法律文化園實屬罕見,而這里的村民們對于法律的熟悉度更讓記者很是吃驚。
在楊家地村村口,首先看到的便是2009年建立的法律文化園,供人休閑的小園區除了健身器材,更多的便是法律知識宣傳。據楊家地村村支部書記楊慶超稱,自從扎根農村,村兩委班子就認識到加強農村的法制建設,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非常重要。例如,因為幾年前的占地問題,涉及金額1千多萬元,面對巨大的利益,村民小組、村民、兄弟姐妹間產生了許多矛盾糾紛,甚至連正常的工作都不能開展。于是他們深入村里積極開展法律政策宣講入戶、法律服務進村入戶活動,并開展法制講座,散發宣傳材料,讓村民對法律有了初步認識,占地問題也迎刃而解。嘗到了懂法知法的甜頭,楊家地村領導班子更加賣力,經過一系列的努力,終于使楊家地村在2006年被評為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為創新法制宣傳教育載體,楊家地村投入100多萬元建成了集“村衛生室、調解室、農民書屋、文化大院、農民娛樂場、司法行政調解室”等為一體的農民法制文化園,村民在鍛煉、休閑的同時也受到了法制教育。村民朱銀甫因土地補償一事與他人發生糾紛,在村委會的調解下達成了協議。但其對村委會的公平性一直懷疑。受法制文化園宣傳畫的影響,他決定依法起訴至法院,讓法院來解決自己心中的疑惑,最終法院支持了村兩委的調解意見。雖然輸了官司,但朱銀甫卻認為:是法制宣傳教育了自己,如果僅靠懷疑,不依法解決,這件事或多或少的會影響自己的生活,對村兩委的今后工作肯定不會支持的,是法制宣傳教育讓自己對村兩委的工作更信任了。
幾年的法律普及,知法懂法用法已經是楊家地村村民生活中解決問題的必要手段,這也讓村支部書記楊慶超看在眼中,為了方便村民們了解法律,村兩委又在今年5月份占用村里閑置用地建立了第二個法律文化園,這個法律文化園設置了普法長廊、普法墻、普法櫥窗,通過漫畫的形式,向村民解釋涉及土地糾紛、婚姻財產、遺產繼承、相鄰權糾紛、事故索賠等與村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問題,引導村民走合法的途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涉法問題。該園區內又增加了司法調解室,讓村民們不出村就可以解決糾紛。
(記者 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