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集實驗區董峰湖行洪區調整和建設工程見聞
“既能告別水患,又能住進城區,俺覺得這就是看得見的民生!”日前,毛集實驗區張王村農民唐兆春與當地政府簽下搬遷安置協議,主動配合政府拆除了董峰湖行洪區內的162平方米的兩層樓房,從此住進了城區。
居住在淮河岸邊80多年的毛集實驗區胡臺村胡永連老人聽說正在實施董峰湖行洪區調整和建設工程,高興得合不攏嘴。他指著一望無際的董峰湖告訴記者,人水爭地問題困擾著這里的農民長達數十年,為了解決移民安置,當地政府對符合條件的搬遷購房戶按每平方米2300元標準給予補貼,這真是件好事。
董峰湖行洪區總面積有41平方公里,別稱“大河灣”,分屬淮南鳳臺縣和毛集實驗區,居住人口1.8萬人。2019年10月28日,淮河干流正陽關至峽山口段行洪區調整和建設工程正式開工,工程在董峰湖新建堤防13.8公里,涉及毛集實驗區搬遷安置人口達6554人。
“淮河干流正峽段行洪區調整和建設工程是國務院確定實施的重大水利項目,該項目總投資62億元,項目建成后可讓行洪區百姓永久避開水患之苦。”毛集實驗區水務局負責同志告訴記者,截至目前,該區已累計完成征遷安置農民335戶,完成取土區清表60000平方米,完成堤身填筑5400立方米,項目工程進展順利。
記者在毛集實驗區淮河干流行洪區調整和建設工程指揮部了解到,該區移民安置包括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兩種方式,群眾可根據意愿自主選擇安置方式。隨后,記者來到淮河行蓄洪區安置工程(一期)項目施工現場,看到這里塔吊高聳,機聲隆隆,項目建設呈現熱火朝天的景象,許多樓層的墻體已經砌出七八米高。
“淮河行蓄洪區安置工程規劃用地面積約82.41畝,建設項目包括移民住宅、配套商業、衛生服務以及村委會,其中安置房770套,可以集中安置2464人。”毛集實驗區淮河干流行洪區調整和建設工程指揮部負責同志告訴記者。(通訊員 徐瑞成 記者 劉銀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