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險、保安全、促發展,潘集區正以昂首闊步的姿態砥礪前行——在潘集,有一種幸福叫平安!
在潘集區奮力奔跑的路上,平安是基石。潘集區將提升群眾安全感和工作滿意度作為司法行政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都放在“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上,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今年上半年,潘集區獲得“全省2020年上半年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調查并列第一。”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把握“平安風向標”
今年9月,潘集區司法局榮獲市委政法委、市中院、市司法局聯合頒發的淮南市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11個鄉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177個村(居)人民調解委員會,涵蓋交通事故、醫患糾紛、信訪事項等眾多領域。今年以來共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381件。
通過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潘集區著力預防沖突、化解矛盾、定紛止爭,探索新時代人民調解工作創新發展的路徑,潘集區筑牢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
在潘集,“一個中心”、“三個專業調解組”和訴前、消費、勞動人事、家事、房地產、物業、商會、土地等14個行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忙碌在大街小巷、田間地頭,他們全面推進“訪調對接”工作,著力化解信訪事項矛盾,成功化解醫患糾紛頑癥,全面化解交通事故矛盾糾紛。
同時,潘集區廣泛吸收具有專業知識、特定經驗的人員參與人民調解工作,化解重大、疑難、復雜矛盾糾紛,從在職或退休人員以及“兩代表一委員”、鄉村賢士、“五老人員”中,擇優聘任熟悉本部門政策業務和相關法律法規,具有調解經驗、善于溝通的人員,全面解決老百姓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與法律有關問題。
維護社會穩定,答好“時代平安題”
“服務發展就是維護穩定。我們始終堅持這一理念,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主動作為,堅決打好服務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協同戰。”潘集區負責人表示。
疫情期間,潘集區全面加強隱患排查,實行報告制度,加強防疫宣傳,全區200多名社區矯正對象均未發生疫情感染病例。
在全市首期社區矯正對象職業技能培訓平臺上,潘集區切實加強社區矯正對象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目前全區157名社區矯正對象已完成40%的線上理論知識學習,廚師和家政兩個專業的線下實操培訓課也快接近尾聲。
在《社區矯正法》學習宣傳活動中,潘集區通過錄制微信視頻課程、召開學習研討會、開展集中宣傳、開展文藝匯演等形式強化《社區矯正法》入腦入心。
為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工作,潘集區開展談話教育1000余人次,掃黑除惡宣傳活動16場次,制作宣傳櫥窗2塊,發放掃黑除惡宣傳資料9000余份,解答群眾咨詢300余人次。
以社區矯正規范化建設為著力點,努力提升監管教育質量和效果。今年以來,潘集區銜接刑滿釋放人員165人,銜接率達100%。
公共法律服務,創新“平安共同體”
整合社區矯正中心與法律援助中心便民窗口,潘集區在全市率先建成“前廳后廠、集中受理、分頭辦理、窗口化、綜合性、一站式”的區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將人民調解、法治宣傳、安置幫教等公共法律服務全部納入便民大廳。
為加快構建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更好地服務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潘集區按照“窗口化、綜合性、一站式”的服務模式,聚力打造格局合理、配備完善、功能齊全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全面實現司法行政為民服務項目從“散”到“聚”的轉變。
按照實體平臺功能職責定位“3+X”建設模式,潘集區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設有法律服務、法律援助、人民調解、法律咨詢及綜合服務等職能區,著力打造綜合性、便利性、多層次公共法律服務平臺。
同時,潘集區有效整合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人民調解員等資源,從法律服務、法律援助、糾紛調解、普法宣傳、重點人群管控等職能入手,盡心盡力滿足群眾需求。
自法律服務平臺建成以來,潘集區共接待來訪咨詢群眾1000余人次,辦理援助案件1300余件,已結援助案件為受援人挽回經濟損失1200余萬元;辦理人民調解案件5061件。
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平安是最大的民生。下一步,潘集區將持續放大平安紅利,不斷提升平安建設和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潘集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堅強保障。(記者 柏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