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區踐行新發展理念,激活新發展動能,培育新發展優勢——新理念激蕩高質量發展新脈動
這是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大通工業新區深化供給側改革,針對“僵尸”企業、瀕臨淘汰落后企業、停產閑置企業,采取“騰籠換鳥”方式,整合江南一柱天、雙辰機械、長淮機電、創立煤機等13家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收購、租賃等方式盤活閑置資產,新入駐企業11家,新增固定資產投入3.5億元,新增工業產值4.6億元,新增加就業380人,新增稅收約1400萬元。
這是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可喜成果——預計,2020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5億元,同比增長8%;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4億元、技改投資16.8億元,區屬33家非煤電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5億元;3家企業成功申報規上企業,安徽唐興機械裝備制造有限公司榮獲市長質量獎。
大通區是淮南煤礦的發源地,曾面臨資源枯竭、涅槃新生的考題。“十三五”期間,大通區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以深化供給側改革為主線,著力引進好項目,培育新業態,推動經濟轉型提速高質量發展。
新項目,引領發展方式轉變
項目規劃總占地面積約350畝、總投資約5.5億元的唐興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項目開工建設,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年均產值達5億元以上,年均稅收1億元以上。
中智機械制造、宏盛環保、穎坦木業加工等一批重點項目先后建成投產,昊通電力裝備、高檔建筑玻璃生產、邁瑞5G接頭加工、高端容器制品加工等一批重點項目加速落地見效。
……
新項目的加速落地,見證著大通區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比發展就是比項目,著力點在引進、培育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好項目。”大通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告訴記者,“十三五”期間,該區以開展“項目建設提速年”活動為抓手,重點發展智能裝備制造、高端服飾加工、健康養老等產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為推動項目落地見效,該區持續深化“放管服”和創優“四最”營商環境,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試行7×24小時不打烊“隨時辦”服務,最多跑一次、只進一扇門等指標位居全市前列。企業開辦實現“一日辦結”“印章免費”,僅2020年就新登記公司443家、個體工商戶988戶。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該區緊盯長三角先發地區,全力招引江浙滬大項目、好項目。2020年共洽談項目31個,簽約亞特蘭環保涂料等項目15個,新開工唐興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等項目9個,預計全年引進內資41億元、億元以上省外項目資金30.5億元。“十三五”期間,該區以園區為平臺,累計簽約引進社會投資項目119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01個,引進項目資金189.03億元。
新業態,推動新舊動能轉換
淮南快遞物流園項目1、2、3號倉全部建成投用,中國郵政電商倉儲配送中心項目一期2號廠房已投入使用,淮河港洛河作業區和大通珍珠綜合碼頭項目即將開工建設。
窯河漁場“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一期實現并網發電,開啟了水下養殖、水上發電的雙贏模式。
……
新理念孕育新產業。奮進新時代的大通區,經濟新業態在培育,經濟新動能在壯大。
特色工業在做強。“十三五”期間,該區工業體系更加完備,以高端裝備制造、高端服裝服飾生產、現代商貿(醫藥)物流、樂器制造等為主導的產業體系初具規模;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53.8%,制造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89%。現代服務業不斷壯大,快遞物流、醫藥物流產業茁壯成長,限額以上商貿企業由“十二五”末的37家增加到60家。
創新驅動激活力。大通區出臺了知識產權獎勵規定,鼓勵技術創新和發明創造,成功申報發明專利56件,新增注冊商標114件。3家企業獲評高新技術企業,2家企業通過市“專精特新”認定,安徽唐興機械裝備有限公司被工信部認定為“專精特新”小巨人,洛河電廠獲省專利優秀獎。
文旅產業在培育。該區依托九龍崗民國小鎮、舜耕山廢棄礦坑、煤礦遺址等歷史文化資源優勢,謀劃了總投資22億元的淮南礦心文化旅游度假區項目,并已簽訂框架協議。“壽州窯”獲批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大通萬人坑教育館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同時,打造以“農家樂”為特色的休閑游,培育花卉觀光、果品采摘、農家餐飲、鄉村民宿等特色產業,促進農業與旅游、休閑、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
新項目引領新發展,新業態孕育新動能。大通區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放眼“十四五”,該區將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加快推進經濟管理現代化、工業現代化、服務業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城市建設現代化、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著力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示范區、現代裝備制造產業轉移示范區、現代商貿物流示范區、生態康養旅游示范區,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為加快建設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大通注入新動能。(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