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庵區養老服務業發展紀略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如何把老年人照顧好,讓他們健康幸福地安享晚年,是擺在全社會面前的一道考題。
田家庵區通過加強設施建設,創新體制機制,加大扶持力度,逐步構建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養老服務質量持續提升,群眾的獲得感不斷增強。
統籌規劃、加大建設,養老服務基礎不斷夯實
田家庵區注重規劃引領,著眼于養老事業的長遠發展,充分依托“依山傍水”的生態優勢和“人口密集、潛力巨大”的市場優勢,重點在沿舜耕山北麓和沿淮地塊布局養老產業建設,推進養老服務與醫療、家政等相關領域的互動發展,為養老產業的長遠發展理清脈絡。
該區投資建設了區老年公寓,作為該區失能(失智)特困老年人集中供養服務機構。新建社區全部按照規劃標準嚴格驗收、接收配置的養老服務設施,老小區通過騰退、置換,或集中財力,擇優選址建設了一批社區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為周邊社區居民提供高質量的養老服務。目前,已建成各類養老服務站點(日間照料中心)122個,提供日托、助餐、康復、休閑娛樂等一站式養老服務,實現了養老服務三級體系建設全覆蓋,基本實現15分鐘養老服務圈。近三年,累計投入經費281萬元,對農村鄉鎮敬老院進行運營維護、改造提升。依托農村21個養老服務站點和村居綜合服務設施,拓展養老服務功能。
醫養結合、智慧養老,養老服務全面提質增效
田家庵區積極推進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對接并簽訂醫療服務合作協議,開通就診綠色通道,為入住老年人提供便捷醫療服務。目前該區有4家醫養結合型老年公寓。投資建設田家庵區老年公寓,作為該區失能(失智)特困老年人集中供養服務機構,試點推進集養老護理、醫療康復于一體的“醫養康養結合”聯合體建設。社區養老服務站點積極開展老年健康講堂服務,邀請醫務人員開展健康講座,并探索引進專業社工組織開展老年人日常關懷和心理支持,提供舒適照護等服務。
依托洞山街道黎明社區省級智慧社區試點,進行智慧居家養老站點建設,大力推進“互聯網+”養老服務創新,實施智慧養老工程。黎明社區養老服務站獲得全省第二批智慧養老(社區居家)示范工程稱號。依托田家庵區老年公寓積極打造智慧養老機構,持續推進智慧養老工程建設,提高養老機構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持續開展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建設工作,嚴格落實養老機構備案管理制度,建立部門聯合監管和獎優罰劣機制,監督激勵養老機構提高服務質量。
改革創新、加強監管,養老服務產業健康發展
田家庵區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運營公辦養老機構。對符合條件的社會辦養老機構,按每張床位2000-5000元標準給予一次性建設補貼,同時根據養老機構實際入住人數,給予每人每月200元運營補貼,并根據入住對象失能程度給予50%-200%不等的上浮。對社會辦養老機構政策性綜合責任保險保費予以50%進行補助。2020年發放社會辦養老機構建設和床位運營補助資金253萬元,高齡津貼540萬元,居家養老服務補助130萬元。
該區落實各類補貼、用電、用水等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扶持各類社會資本投資興建養老服務設施,解決養老市場的主體需求。淮礦健康養老有限公司投資4.2億元,在舜耕山下新建了全省一流的花園式高端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舜新家苑康養中心”。大力推進養老機構轉型升級,進行公辦養老機構社會化運營改革,補齊養老服務設施短板。區老年公寓公辦民營方投資1200萬元打造我市中高端醫養結合型專科養老機構。這些養老設施的建設提高了養老機構的檔次,滿足了不同人群的養老需求。同時,該區持續開展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建設工作,建立部門聯合監管機制,大力推進服務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建設,通過建立獎優罰劣機制,評價結果與相關補貼、評先、獎勵扶持掛鉤,激勵養老機構提高服務質量。(通訊員 吳喆敏 龐 云 記者 李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