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傍晚,只要有閑暇時間,家住大通區大通街道居仁村小區的居民盧文中都會帶著小孫女到附近的音樂公園街頭游園散步、健身,陪孩子玩耍,愉悅身心。“從家過來只需五六分鐘,這個街頭游園不僅環境好,而且鍛煉設施好,適合休閑健身,我經常來!”盧文中說。
盧文中點贊的音樂公園是大通區新建成投用的4個街頭游園之一。大通區屬于老城區,居民休閑健身場所相對缺乏。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大通區委、區政府聯合淮南市市政園林建設處,結合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投入資金300余萬元,在中心城區建設了音樂公園、環鐵路游園、瀚城街邊帶狀游園、田大路帶狀綠地4個街頭游園,較好地滿足了群眾日常休閑健身需求。
記者隨意走進一個街頭游園,直接感受是小而精、小而美。
“我們以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區品位為出發點,堅持因地制宜,利用棚戶區改造和市政道路建設等騰出的空地,采取‘見縫插綠、見縫建園’的辦法,將打造綠地景觀與為市民提供休閑、健身、娛樂場所結合在一起。”大通區政府相關負責同志告訴記者,這些街頭游園科學劃分了老人兒童活動、綠林過渡、休閑廣場、娛樂休閑等功能區,配備了休息座椅、健身器材、塑膠跑道、活動廣場等設施,設置了景墻、草坪、花卉等眾多園林景觀,為居民打造了一個個城市小型“綠客廳”。每天早晚,居民在游園休閑健身,擁抱健康生活。
由于時間恰逢傍晚,記者在音樂公園街頭游園看到,塑膠跑道上,有居民正在慢跑;運動健身區域,幾位老人在熟練地使用各種器材;休閑廣場上,居民在音樂的伴奏下,翩翩起舞……游園扮靚的是城市容顏,提升的是生活品質。
民生之事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我們還將著力抓好背街小巷整治、社區治理、老舊小區和棚戶區改造、集貿市場改造提升等民生實事,托起民生大幸福。”大通區委相關負責同志表示。
路面損毀、排水不暢、路燈不亮、亂搭亂建、亂停亂放等亂象叢生,背街小巷、老舊小區一直是城市建設的堵點。今年,該區將加快小街小巷整治進度,全面完成40條背街小巷整治任務,做到路面平整、路燈亮燈。同時,推進老舊小區、棚戶區改造,實施洛河小區、糧站家屬房、鐵路家屬區3個老舊小區改造,全面完成洞山東路綜合地塊改造項目一期、二期,確保陳巷棚戶區安置房、林巷村棚戶區改造項目安置房竣工交付。此外,通過引進物業管理公司或成立公益性小區物業管理機構,提升無物業小區管理水平。
社區是城市的細胞。該區堅持建設先行,注重完善社區服務功能,構建包括便民市場、運動場地、文化活動中心、社區服務中心、醫療服務機構在內的較為完善的15分鐘生活圈,實現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全覆蓋,水、電、氣、熱、通信等公共服務安全高效優質,在新建小區配套建設日間照料中心等養老服務設施。同時,深化“消防安全示范社區”創建,提升住宅小區、城中村電動自行車智能充電樁安裝覆蓋率,在居民小區科學劃定消防通道紅線,確保每個單元配備2個滅火器。堅持抓整治,繼續整治居民小區亂搭亂建、毀綠種菜等侵害公共利益行為,推進小區停車位施劃,破解小區停車難題。
南城菜市場是大通中心城區主要菜市場。以前,這里的活禽經營區域環境臟亂差,變成了周邊居民的鬧心事。今年,大通區完成了菜市場活禽經營區域的改造任務,有效改善菜市場環境衛生。集貿市場是群眾日常購物的重要場所。該區將持續推動南城菜市場、金豐易居菜市場、九龍崗菜市場、上窯古鎮菜市場、洛澗市場改造升級,全面完成活禽售賣區域改造,取締建成區內騎路菜市場,加強菜市場環境衛生、出店出攤占道經營及周邊環境整治,推進菜市場誠信建設和服務規范化建設,營造誠信經營、便民惠民的市場環境。(記者 朱慶磊 通訊員 潘雪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