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生態修復攻堅行動向“綠”而行
不負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破題綠色轉型的關鍵之舉、直面短板弱項的現實考量,深入實施生態修復攻堅行動,孕育城市生態之美,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山水淮南”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待。
生態修復,需保持定力,拿出“繡花”功夫精雕細琢。市生態環境局聯合有關部門和縣區,聚焦重點任務,細化工作措施,以系統化、項目化、精細化思維推進污染防治、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和資源型城市綠色發展,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淮南。
路正則通,路暢則快,路明則達。2021年,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呵護“一片藍天”,PM2.5平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3%,改善幅度全省第五;PM10平均濃度7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改善幅度全省第四;空氣優良天數比例74.8%,同比增加1.6個百分點,改善幅度全省第六,空氣質量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守護“一城碧水”,地表水水質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比例、國考地下水監測點位達標比例均為100%!坝幼o一方凈土”,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5%,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100%,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風險得到進一步管控。
天更藍、水更清、地更凈,生態修復,向“綠”而行,美麗淮南漸行漸近。
建章立制,從“清單運行”到“閉環管理”
不依規矩不成方圓,只有舉一綱才能萬目張。生態修復攻堅行動是一個長期工程、系統工程、細致工程,只有及時跟進制度建設,生態修復才能興至又興。
分領域專項攻堅扎實推進。聚焦生態修復攻堅行動中重點工作,生態環境保護、農業農村綜合治理、礦山治理修復、采煤沉陷區治理、水系岸線綜合整治、森林濕地保護6個專項攻堅行動同步實施,構建齊抓共管大格局。
調度督察機制建立健全。各專項小組調度機制、市生態修復攻堅行動推進小組調度機制、市級調度機制和市生態修復攻堅行動督察機制逐一明確。重點任務完成情況,重點項目推進落實情況,相關重大事項等納入調度范疇,形成重點項目清單,印發問題清單或問題整改交辦書,實行閉環管理。
一套責任明確、順暢有序、運轉高效、監管有力的推進工作機制,將保證各項工作從“清單運行”到“閉環管理”,做到有條不紊、忙而不亂,有底數、有底氣,確保生態修復攻堅行動重大項目盡快落地。
項目化思維,眼里看得見樹木望得到森林
以項目化推動生態修復攻堅行動落地見效,既是一種現實經驗的總結,也是發展現實的倒逼,更是一種自我加壓的作風體現。
謀長遠,千方百計儲備項目。圍繞國家宏觀政策導向和各類規劃謀劃,積極謀劃淮河流域淮南段山水林田湖草城綜合治理、潘集煤電固廢綜合利用等項目,推動實現生態環境資源化、產業經濟綠色化,提升項目可持續發展能力。
謀系統,多方聯動整合項目。立足我市實際,通過市、縣、鄉三級聯動,系統謀劃多個項目形成“組合拳”,努力整合鄉村振興、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系統實施焦崗湖流域、瓦埠湖流域綜合治理、農村污水處理、水源地環境整治等項目。
謀能力,強化監管謀劃項目。聚焦生態環境監管能力提升,謀劃實施了淮南市智慧環保、壽縣“地空一體化”大氣環境綜合治理及管控、潘集區大氣污染成因分析與精準管控服務、田家庵區秸稈禁燒實時監控等一系列項目,實現了有效管控。
謀科學,內外結合優化項目。通過潘集區煤電固廢綜合利用中化(淮南)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八公山區葛洲壩沉陷區綜合治理項目等項目實施,積極引進科研院所等機構科技資源,為我市項目謀劃提供科學支撐,推動實現產業鏈條有效延伸。
在項目建設上眼里有樹木更要有森林。截至目前,全市現有各類生態修復項目90個,總投資393.83億元,其中水環境治理類項目36個,大氣污染治理類15個、土壤污染治理類10個、生態修復類29個。一大批大項目、好項目在手,“山水淮南”未來可期。
全速推進,讓“山水淮南”城市形象更加彰顯
世界銀行點贊淮南鴛鴦湖!去年深秋,鴛鴦于飛的美景再次出現在淮南大通濕地鴛鴦湖,200余只鴛鴦飛抵于此,連續第5年成群在此越冬,這在華東地區實屬罕見。事實上,這里曾經是滿目瘡痍的采煤沉陷區,為推進城市“傷疤”修復,我市啟動世界銀行貸款淮南采煤塌陷區綜合治理項目,讓昔日采煤沉陷區呈現出水草豐美、湖水清澈,綠意盎然的濕地景觀。
舜耕山北麓、林場路以南、206國道以西、淮舜南路以東,占地面積9.3平方公里,世行貸款淮南采煤塌陷區綜合治理項目位于此,鴛鴦湖是項目區里的亮麗風景。項目總投資8.15億元人民幣,其中利用世行貸款6300萬美元,截至2021年底,世行貸款項目23個合同包已完成21個合同包招標采購,仍在繼續實施生態環境修復工程、老垃圾場封場工程、水環境治理工程、基礎設施建設,觀光游覽園區建設,項目將于今年6月底全部完工。
今年2月,壽縣PM2.5、PM10、優良天數比率三項大氣主要指標全市排名從年初的“3、4、3”上升到目前的“2、3、2”。一個月為何提升速度如此之快?得益于壽縣“地空一體化”大氣環境綜合治理及管控項目大顯神威。
項目總投資790萬元,包含激光雷達水平掃描溯源服務、激光走航監測服務,PM2.5源解析服務和智慧環保平臺和管控咨詢服務這些精準治污“神器”。項目于2021年底招標,2022年1月完成籌備。項目上馬后,壽縣具備了城區大氣污染的精準識別和溯源分析能力,大大提升了環境問題整改的發現率、整改率,大氣質量管控質效進一步提升。
今天的項目就是明天的希望!西部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項目(一期)正在進行拆遷及土方開挖、淮河流域淮南段山水林田湖草城綜合治理項目著手前期準備、壽縣21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工程正在加快建設、煤電固廢綜合利用項目已初步達成協議、淮南經開區共享治污“綠島”項目正在擬定協議……
行而不輟,履踐致遠,待一個個生態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枝繁葉茂,一座會呼吸的山水生態之城將呈現眼前。(記者 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