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村里的人都自覺了,不在家門口亂堆亂放垃圾雜物了。《村規民約》里說了,各人要管好自己的手。現在房前屋后和村道周邊環境都變得整潔干凈了,家家戶戶過得都很幸福開心!苯,鳳臺縣鳳凰鎮芮集村村民芮大爺高興地說。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和靈魂,抓住鄉風文明建設就抓住了鄉村振興的關鍵。
近年來,鳳臺縣鳳凰鎮芮集村在鄉村振興進程中,把家風家訓作為鄉風文明建設切入點,通過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將家風家訓融入村規民約中,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大的價值引導力、凝聚力和精神動力,激發了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修村規,“約”出文明新格局
村里的路通了、路燈亮了、出行便利了;老旱廁不見了,空氣清新了;村民敬老愛幼了、鄰里和睦了……如今芮集村有了嶄新的面貌,這得益于村規民約的制定。
村支“兩委”班子本著以人為本、全村參與,自己的村規自己定的原則,“兩委”干部分片走村入戶,拜訪村委老干部、老黨員,特別是村中德高望重的老者,收集各種意見建議,不斷完善新《村規民約》的內容,共同探索修訂了芮集村村規民約,讓新的村規民約富有時代特色。
此次新的村規民約里注入了“掃黑除惡”“移風易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從而制定出最符合于本村實際、最適合用于本村自治的村規民約,真正做到自己的村規自己定,切實做好本村的村民自治工作,逐步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村民自治工作新格局。
新的村規民約取得成效非常明顯,村民芮露說:“村民自己制定的規章條款更直接、更有針對性和可持續性,這些村規民約是我們自己制定的,有利于村民的相互約束!
守村規,“約”出文明新風尚
“村民的生活習慣正在慢慢地轉變,紅白喜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現象少了;過年過節燃放煙花、鞭炮的現象也少了;村民喜歡在家散養家禽的觀念也隨之改變了……村民的文化活動更加豐富了,現在跳跳廣場舞、打打羽毛球、跑跑步的村民越來越多了。”芮集村黨支部負責人說。
芮集村從擴大正面宣傳教育入手,大力宣傳移風易俗新風尚,著力營造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社會氛圍,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使廣大干部群眾樹立正確的婚喪事辦理觀念,形成移風易俗的良好社會新風尚。
針對出現的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人情消費”愈演愈烈等現象,凡是村里有操辦紅白喜事的,村紅白理事會成員,在充分尊重傳統民俗的基礎上,現場指導移風易俗工作。針對存在的不同陋習,采取“一戶一策”,倡導婚喪事從簡操辦,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對婚喪喜事的宴請人數、桌數、違約處理方式等做出明確要求,全面監督工作落實,逐步改變原先大操大辦、講排場、比闊氣的不良風氣。
新村規,“約”出文明好村風
新修訂的村規民約嚴格遵守法律法規,重點將移風易俗、文明道德、贍養老人、鄰里和睦、幫助孤寡老人等內容寫入其中,引導村民樹新風、揚正氣,涌現出了一批孝老愛親、關愛他人、樂于助人、鄰里和睦等先進典型。
“通過開展‘好婆婆’‘好媳婦’‘好兒女’‘好家庭’‘好鄰居’等各類評選表彰活動,對尊老愛幼、勤勞奉獻等方面的優秀家庭、先進個人進行表彰,進一步加強了鄉風文明建設,弘揚了中華傳統美德。”芮集村黨支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全村共評選出“好兒媳、好公婆、好家庭”15戶,先后有芮廣利家庭被評選為鳳臺縣道德模范家庭,趙學榮、陳國米婆媳被評為淮南市“最美婆媳”榮譽稱號,陳浩、芮學樹被評為“淮南好人”,芮克克被評為“鳳臺好人”。
同時該村還以安徽省文明城市創建為依托,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家書屋等功能室為載體,組建了文藝隊、舞蹈隊等,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志愿服務活動,讓群眾在歡聲笑語中受到教育,村民幸福感大大提升,精神面貌大為改觀,尊老愛幼、家庭團結、鄰里和睦、互幫互愛蔚然成風,村規民約“約”出了文明好村風。(記者 劉銀昌 通訊員 岳 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