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是在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歷史性盛會,描繪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吹響了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時代號角。通過參加全省領導干部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輪訓班和這段時間的集體學習及個人自學,讓我對黨的二十大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進一步增強。
一、明長板
從資源稟賦看,鳳臺縣有兩塊田,地下有探明儲量120億噸的煤田,擁有5對國家級大型礦井和2座火電廠,煤炭年產量3300萬噸,發電量160億千瓦時;地上有約75萬畝的優質良田,年產優質糧穩定在12億斤以上,依托“馬店糯米”“顧橋陳醋”“鳳臺葡萄”“鳳臺粉絲”“鳳臺平菇”等特色農產品,發展訂單農業,與五糧液集團、迎駕集團等知名企業簽訂糯米采購合同。
從區位交通看,距合肥新橋機場百余公里,德上高速、商杭高鐵相繼建成通車,寧洛高速連接線加快實施。隨著引江濟淮、新港碼頭、疏港公路及臨港產業園的加快推進,通江達海的航運優勢日益凸顯,大宗貨物的運輸距離、物流成本將大幅降低。
從發展基礎看,境內淮河、西淝河、永幸河、茨淮新河水系發達貫通,水利設施完善,大小排灌站1000多個,能排能灌,農業生產社會服務體系健全。城市空間有效拓展,產業、要素、人才等發展基礎更為堅實。預計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31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超45億元,平臺公司在投資融資能力、運營管理等方面的優勢不斷提升。
二、補短板
針對非煤工業發展不足、產業結構“一煤獨大”、園區支撐作用不強等短板,鳳臺縣將增強“慢進是退、不進更是退”的緊迫感,盡快補齊產業短板,加快轉型發展步伐,重振經濟強縣雄風。
依托沉陷區水面資源優勢補制造業短板。利用鳳臺縣4萬多畝沉陷區水面資源優勢,加快推進“風光儲”一體化、中環中清(鳳臺)新能源光伏產業基地、國晟異質結雙碳產業園等一批超百億投資新能源產業項目建設,招引實施循環經濟產業園、坤泰混動汽車變速器生產基地、新能源汽車扁線驅動電機生產、汽車零部件及新材料產業園、新能源汽車電控系統生產基地等一批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力爭固定資產投資每年增長10%以上,到2026年規上工業增加值翻一番,煤電占比降到50%以下;用5至6年時間實現GDP翻番目標。
依托農業優勢補農產品精深加工短板。引進安徽農墾集團、北大荒農服集團,扎實推進農業生產大托管。圍繞“馬店糯米”“顧橋陳醋”“鳳臺葡萄”“鳳臺粉絲”等特色農產品,提檔升級精深加工產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打造“食品產業園”“醋香特色小鎮”。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依托牧原生豬、州來綠港、西商農產品冷鏈物流園、3A級屠宰場及中央廚房等一批項目,打造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
依托改革創新補開發區發展不足短板。深化與上海顓橋鎮、江蘇儀征市結對共建,推進“開發區+公司”管理體制改革,依托政府平臺公司優勢反哺園區建設發展。加快“筑巢引鳳”,90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年底建成,68萬平方米企業定制廠房加快推進。加速“騰籠換鳥”,發揮“畝均論英雄”作用,倒逼企業提檔升級,淘汰落后產能。
三、固底板
辦好民生實事。持續推進20項民生實事和10項暖民心行動,抓好生態環保、社保養老、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等工作。加快實施縣醫院新院區、龍潭高級中學等一批項目,擴大優質醫療、教育資源供給。聚力打造“一城三區”,爭創國家衛生縣,差異化推進中心城區、河東片區、鳳凰湖新區、劉集片區建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深入開展“兩強一增”行動,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做好風險防范。將發揮揭發控告、涉法涉訴、采煤沉陷區搬遷安置、涉房地產四個工作專班作用,強力開展信訪積案化解攻堅。統籌抓好食藥安全監管、掃黑除惡斗爭和安全生產風險專項整治,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認真落實二十條優化措施,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
狠抓從嚴治黨。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一改兩為五做到”,以嚴的基調正風肅紀反腐,持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
(作者系鳳臺縣委書記劉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