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黨的二十大報告,高舉旗幟、凝聚力量、團結奮進,是黨團結帶領人民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行動綱領。全市民政系統衷心擁護“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牢牢把握報告的精髓要義,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各項決策部署,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展現丹心向黨、實干為民的“民政之為”。
堅持學思踐悟,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民政領域落地生根。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堅持”重大原則,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供了科學指導和基本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共同富裕,民政部門作為民生保障部門,將堅定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重點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設,堅決兜住兜牢民生保障底線。
堅持對標對表,讓黨中央決策部署在民政領域開花結果。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一步提高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等目標任務,為做好新時代民政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將著力發展基層民主,完善基層治理體系。堅持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持續為基層干部松綁減負,強化基層民主協商,完善基層治理平臺,健全村級綜合服務功能,增強基層服務能力;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我們將著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兜牢民生保障底線。推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繼續提高社會救助保障標準;強化動態監測幫扶,完善主動發現快速響應機制;持續開展社會救助領域常態化督查;健全第三次收入分配機制,做強做大“慈善一日捐”品牌,推進社區(村)慈善基金試點工作。我們將著力健全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加強頂層設計,推進養老服務產業與事業高質量發展;堅持以點帶面,提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能力,繼續開展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家庭養老床位等試點建設,推動養老服務“三級中心”、村級養老服務站建設運營;探索農村敬老院縣級統一管理運行機制,大力發展農村互助養老。我們將著力優化社會事務管理,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推進市精神衛生社會福利中心、市級公益性公墓二期和市殯儀館改擴建三大重點項目建設;制定出臺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公益性公墓管理兩個領域規范性文件;全面推行惠民殯葬政策,真正為百姓“身后事”減負。我們將著力保障兒童合法權益,推進未保體系建設。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和困境兒童保障制度,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和創新轉型;建立常態化未成年人保護協調機制,加強以兩縣為重點的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建設,督促鄉鎮(街道)依法設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我們將著力推進“雙招雙引”,加大六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商協會培育發展力度,更好服務經濟發展。
堅持知行合一,讓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民政領域枝繁葉茂。民政工作是社會建設兜底性、基礎性工作,全市民政系統將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落實管黨治黨責任,緊扣重點環節和職責職能,不斷提升民政工作能力水平。堅持人民至上,著眼“國之大者”,錨定“共同富裕”,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把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轉化為解決問題和推進工作的辦法措施,轉化為深入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的強大動力,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到民政工作各方面全過程,一步一個腳印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付諸行動、見到成效,全力推動新時代淮南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市民政局黨組書記鄭田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