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三農”工作者,需要在學思踐悟中深入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精髓要義,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加快推進淮南鄉村產業振興的實際行動。
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我們將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形成“雙核、兩廊、六組團、多點”的優勢區域布局和專業化生產格局。一是發展兩個核心區。重點做大以新橋國際產業園、壽縣及蜀山現代產業園為核心的現代都市生態農業發展核心區,做強以鳳臺安徽淮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為中心的高新現代農業發展核心區,引領全市農業產業化水平邁上新臺階。二是打造兩個產業走廊。建設沿淮鄉村振興生態產業帶,重點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提升農業發展質量,開發鄉村旅游、紅色旅游、水利和濕地旅游等;充分借力引江濟淮工程,打造江淮大運河沿線生態產業帶,重點建設產業強鎮、田園綜合體項目。三是開發產業發展版圖。組團發展,形成淮河北東優質種養型現代農業、淮河北西高效示范型現代農業、八公山周邊生態文化農旅、中心城市東部城鄉統籌鄉村產業發展、瓦埠湖東生態循環農業、南部現代都市農業6個組團。科學布點,重點規劃建設“三廿十四”系列項目,即3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區,20個集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功能于一體的農業可持續發展示范園,10個產業強鎮,以及4個現代農業莊園。
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我們將深入推進綠色食品產業“雙招雙引”,完善農業全產業鏈。一是做強產業鏈。創建農產品標準化規模化種養基地,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產地初加工及精深加工,推動淮南牛肉湯產業做大做強,打造淮南牛肉湯全產業鏈。二是完善政策鏈。加大對綠色食品重大項目招引、高端人才獎補力度,圍繞綠色食品產業規模壯大、品牌創建、科技成果轉化、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等重點領域研究制定相關政策。三是強化創新鏈。引導企業與中國農科院、安徽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深入推進豆制品等產業聯盟建設,豐富人才引進途徑,為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四是撬動資金鏈。進一步創新金融服務,撬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投向綠色食品產業鏈,形成財政支持、企業融通、社會投入的多元化投融資方式。積極對接省綠色食品產業基金(鄉村振興基金),爭取在淮南設立子基金。
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我們將大力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一是優化鄉村休閑旅游業。深入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打響“江淮湖塘潤古鎮,皖中水鄉覓鮮嫩”的淮南鄉村旅游品牌。建設鄉村旅游“一軸兩帶三心三大片區”。辦好淮南豆制品展銷會、曹庵草莓節、潘集酥瓜大賽、葡萄節、淮南牛肉湯節、焦崗湖荷花節等農事節慶活動。二是發展鄉村新型服務業。積極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支持供銷、農業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等開展農資供應、農業托管、統防統治、烘干收儲等農業生產性服務。積極發展訂制服務、體驗服務、智慧服務、共享服務、綠色服務等新形態,探索“線上交易+線下服務”的鄉村生活服務新模式。三是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加快壽縣、鳳臺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發展,優化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功能,持續開展電商人才培訓,促進農產品網絡直播帶貨規范化發展,改善農村電子商務環境。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市農業農村局將不斷學深悟透黨的二十大精神,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進一步錘煉實干作風,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添磚加瓦。
(作者系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