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奮力推進依法治市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淮南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一體推進法治淮南、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全面依法治市實踐取得顯著成效。淮南榮獲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壽縣、田家庵區分別榮獲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縣(區),“‘豆娃說法’引領法治文化新風尚”榮獲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豆娃說法”法治文化建設新品牌躋身10個“第三批全國普法依法治理創新案例”之一,并在全國性會議作典型發言。
深學細悟篤行習近平法治思想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單獨把法治建設作為專章論述、專門部署,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高度重視。市委依法治市辦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法治建設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為現代化美好淮南建設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我市把“深入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關于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戰略部署”等內容納入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方案和縣級以上單位黨委(黨組)中心組暨干部職工理論學習安排。邀請省委依法治省辦負責同志為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第7次學習會作習近平法治思想專題講座。市委黨校2023年春季學期5個主體班開設“習近平法治思想”等專題課程10次。市司法局舉辦全系統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暨習近平法治思想集中輪訓班,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宣傳“進鄉村、進社區、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進軍營、進網絡”集中宣傳活動近百場,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常態化。
全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率先突破”
我市深刻把握市委依法治市辦、市依法行政辦、市法宣辦統籌法治建設職能定位,綜合運用法治政府示范創建、法治建設督察、法治建設責任考核和法治淮南建設中期評估等手段,深入實施法治政府建設率先突破三年行動計劃。
我市在全省率先出臺領導干部法治素養和依法履職情況(述法)評價標準,中央依法治國辦工作簡報專題推介;在全省率先召開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創建動員會,并將任務分解到100余家部門和單位。優化調整市政府學法制度,連續18年出臺全市年度依法行政重點工作安排。全市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率連續25個月保持100%,其中主要負責人出庭率54.9%,位居全省第一。同時制定推進鄉鎮(街道)決策事項合法性審查全覆蓋工作方案等體制機制性文件10余個。
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我市在全省率先出臺進一步優化2023年法治化營商環境39條舉措,從健全為企服務機制、倡導暖企柔性執法等9方面,著力破解市場主體在法治領域高頻反映、不滿意較為集中的頑瘴痼疾問題。
我市緊緊圍繞健全完善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制度機制,出臺輕微免罰清單(第二批)涉及7個領域133項輕微行政違法行為;優化制訂產業政策兌現方案,2023年通過免申即享平臺兌付惠企政策33項,涵蓋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補、支持產業創新等政策類型,涉及資金4253萬元,惠及企業491家。同時,開展2023年“十大法治為民辦實事”十大項目,有序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和運輸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深化“萬所聯萬會”“法律服務進萬企”等活動,全省率先成立“淮南‘雙招雙引’法律服務團”,不斷提升市場主體的法治獲得感和滿意度。
淮南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精準把脈發展需求,深化涉企案件合規改革,提升涉企案件辦理效果,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出臺《關于建立健全人民法院與工商聯溝通聯絡機制服務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等,建立健全院長走訪企業制度,堅持能動司法、善意文明司法,最大限度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秩序。
全市檢察機關加大犯罪打擊力度,拓展“府檢”協作廣度,強化法律監督深度,優化刑事訴訟監督,精準開展民事行政監督,深入拓展公益訴訟檢察,推動全市檢察工作創新發展。市檢察院與市工商聯共建溝通聯系機制被評為全國典型事例。加強“我與檢察長面對面”品牌建設,讓檢察溫度直達民營企業“神經末梢”,兩級院檢察長已接待民營企業家120余人次。(記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