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扎實推動共同富裕
增進民生福祉,是一座幸福之城最好的注解。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近年來,我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基本公共服務更為均衡,民生保障底線兜得更牢,城市功能品質拾級而上,共建共享溫度不斷提升。在這座城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一點一滴中變為現實。
近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全面學習把握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奮力譜寫現代化美好淮南建設新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五場),圍繞“奮力增進民生福祉,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敝黝},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國資委)、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衛健委、市醫保局聯合向市內外主流媒體作新聞發布。
聚焦廣大人民群眾關心的就業、教育、收入、社保、醫療、養老、居住等領域問題,我市持續加大財政投入,深入實施暖民心行動,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在高質量發展中盡享幸福美好安康的生活。
從一組組數字中感受城市的溫度:2022年財政支出299.5億元,十三大類民生支出248.9億元,占比超83.1%;2023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55.5億元,十三大類民生支出132.0億元,占比84.9%;2022年實施20項民生實事和10項暖民心行動,統籌各類資金投入37億元;截至目前,全市10項暖民心行動35項重點目標任務17項已提前完成,27項任務完成率超過80%;2023年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期分別增長8.5%和9%……
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守護民生之本
3月20日上午,2023年春季校園蘇州日——安徽理工大學專場招聘會舉辦,蘇州地區73家優質企業走進學校招賢納士。在安捷利電子科技(蘇州)有限公司招聘展位前,數字媒體專業畢業生蔣樂樂被企業的HR“相中”,適合程序開發工程師崗位。同學們紛紛表示,“專場招聘供需對接更加精準,更有利于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以及未來職業發展方向。”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我市全面強化就業優先政策,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搭建常態化就業供需平臺,拓寬就業渠道,幫創業帶就業,促發展惠民生。
擴大就業容量。實施穩就業提質擴量促進“家門口”就業行動,推進創業淮南行動,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促進數字經濟領域就業創業,到2027年城鎮新增就業累計18萬人以上。
提升就業質量。出臺支持技工強市建設若干政策,聚焦重點群體和“6+1”新興產業等急需緊缺技能人才,2023年預計開展新職業、中高級職業技能培訓和新技工系統培訓4.5萬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7萬人以上。
優化就業服務。推進“數字人社”建設,健全城鄉基層就業公共服務平臺。開展就業促進行動,加快充分就業社區建設,加強重點困難群體就業幫扶,升級打造“2+N”招聘品牌。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兜牢民生底線
慢性病患者迎來福音,看病更加方便。從這個月開始,家住山南恒大綠洲的高血壓患者張先生不用再奔波到山北的大醫院診療拿藥了,直接在家門口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能享受醫保了。從今年7月1日起,我市取消市內門診慢特病定點醫療機構數量限制,符合條件的參保人員在參保地一級以上定點醫療機構(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均可享受門診慢特病待遇。
社會保障是民生安全網,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我市以“便民”為出發點,以“利民”為立足點,以“惠民”為落腳點,不斷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
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推進全民參保攻堅行動,引導更多符合條件的單位和人員納入社會保障,落實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保障三重保障制度,努力實現應保盡保和法定人群全覆蓋。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持續鞏固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有序銜接全國統籌,優化操作流程,規范全國統籌業務經辦。穩步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健全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
兜緊兜牢社會保障安全底線。打造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實現對全市低收入人口的動態監測預警全覆蓋。
加快健康淮南建設,保障民生之需
人人健康,人人幸福,是時代的呼喚,更是百姓的期盼。
我市加快推進健康淮南建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全市共建成托育機構197個,可提供托位11339個,每千人托位數3.74個;開展農村適齡婦女“兩癌”篩查,宮頸癌篩查13995人,完成率77.8%;乳腺癌篩查8171人,完成率96.1%;二級以上綜合醫院(中醫院)老年醫學科建設設置率87.5%……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我市深入實施健康淮南行動,全民健康素養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得到較大提高。
促進人口長期均衡可持續發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落實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加快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
構建優質高效醫療服務體系。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打造名醫、名科、名院,引入上海、合肥等地優勢醫療資源開展合作辦醫。推動公立醫院彈性開設午間門診、晚間門診和周末門診。實施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專項行動,提供覆蓋全民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藥服務。
強化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創新醫防協同、醫防融合機制,完善多點觸發預警機制,加強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積極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民生一小步,幸福一大步。一幅幅溫暖幸福的民生圖景正在淮南這片熱土上徐徐展開……
生活在這座城的人們,伴隨著城市一起成長。在盡享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惠民成果的同時,凡人微光匯聚起強大精神和向上力量,成為這座城市的底蘊,融入市民的生活里,讓生活更加美好、城市更加令人向往。(記者 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