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增速居全省第8位,較去年同期提升6位,充分發揮了經濟增長“駕轅之馬”的關鍵性作用——做實項目“硬支撐” 點燃投資“強引擎”
7月25日,無人機拍攝的淮南高新區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全貌。近年來,我市聚焦重點產業、新興產業,加大“雙招雙引”力度,上項目、擴投資,加快補鏈強鏈延鏈,推動產業發展提質擴量增效。記者 倪 軍 攝
經濟發展,產業為先、項目為王、投資為要。
今年以來,我市堅持高質量發展目標和有效投資導向,集中力量打好有效投資攻堅戰,全市投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走出了一條漂亮的“上揚線”。
“固投半年報”亮點紛呈: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高于去年同期7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8位,較去年同期提升6位。其中:工業投資增長60.7%,居全省第1位;民間投資增長8.6%,居全省第3位;技改投資增長54.9%,居全省第4位。
工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工業興則城市興,工業強則城市強。上半年固投的上佳表現得益于工業投資較快增長的強勢拉動。1-6月,工業投資增長60.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7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全省第1位,拉動全市投資增長15個百分點。尤為可喜的是,備受期待的制造業投資增長72.3%,拉動全市投資增長11.1個百分點。
重振老工業城市雄風,堅持“工業立市、制造強市”是必由之路、不二選擇。今年以來,我市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號角愈發嘹亮,截至5月底,全市500萬元以上制造業項目354個,總投資790.82億元;2023年計劃投資220.74億元,1至5月完成投資72.27億元,投資增速55%。
7月18日上午,記者來到中環低碳(安徽)新能源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鳳臺光伏產業基地看到,經過劃片、切割、串焊、疊焊、成品測試、包裝等多個流水線工序生產加工后,一塊塊光伏發電板包裝完成后交付客商。
這是淮南目前體量“最大”的光伏新能源裝備制造項目。不久前,6GW n-TOPCon光伏電池生產項目投產,是繼2022年12月2日2GW先進光伏組件生產線投產以來的又一豐碩成果。待一期、二期項目整體建設完成,總投資將達32億元,可實現年產值80億元,稅收1.8億元,為當地提供2000個就業崗位。
發展前景同樣備受看好的國晟異質結雙碳產業園、航天鋰電50Gwh鋰電池、英眾科技產業園、山河藥輔新型藥用輔料生產基地、拓普汽車輕量化底盤項目等一大批制造業大項目好項目投資可觀,為增動能穩增長注入綿綿不絕的“源頭活水”。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當前,淮南發展正處在戰略機遇疊加、發展活力釋放、產業轉型加快、奮力跨越趕超的關鍵期、攻堅期,適逢其時,交通建設大會戰風生水起、掀起熱潮,有效擴大基礎設施投資,淮南的區位能級、區域能級和城市能級將得到快速提升。
4月18日上午,12個交通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涉及高速公路、國省干線、農村道路、綠色智能公交及場站建設等,總投資達151億元,交通項目遍地開花、公鐵水機協同建設,便捷交通助力經濟騰飛的藍圖加速繪就。
1-6月,全市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8%,其中交通運輸業投資同比增長85.4%,拉動全市投資增長4.3個百分點。在建億元以上項目17個,總投資307.4億元,同比增長148.3%。
上半年,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牽引作用的重大交通項目合周高速完成投資6.8億元、淮桐高速完成投資1億元、合肥新橋機場S1線完成投資7500萬元,合淮同城化邁出新的步伐,交通共聯“直達圈”正在加速構建。
強化項目“支撐力”,點燃投資“強引擎”。一條行之有效的投資邏輯就是持續強化“項目為王”,千方百計上項目擴投資增動能。
持之以恒狠抓項目建設,激發的是投資活力,帶來的是發展突破。上半年,我市新開工5000萬元以上重大項目個數和完成投資實現雙提升。新開工5000萬元以上項目115個,同比增加5個,完成投資同比增長44.7%;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78個,同比增加19個,完成投資同比增長60.5%;新開工十億元以上項目11個,同比增加9個,完成投資同比增長221%。
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希望。聚焦重點產業、新興產業,加快補鏈強鏈延鏈,推動產業集聚集群發展,是我市項目建設的重中之重。
今年上半年開工的航天鋰電50Gwh鋰電池及材料一體化產業基地,總投資135億元;太藍新能源固態鋰電池項目,總投資70億元;10GW高效電池及2GW光伏組件生產項目,總投資50億元;創源年產5Gwh動力電池項目,總投資18.9億元……新能源產業以光伏、儲能和制造為重點,產業鏈條越拉越長。
再看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開沃年產50萬臺套創維商用車項目,總投資55億元;浩智汽車增程及相關核心零部件產業化項目,總投資51億元;科博達安徽產業基地項目,總投資22億元……市汽車辦工作機制啟動,圍繞產業鏈上下游招大引強、招精引優,產業版圖越畫越大。
投資作為穩增長的“駕轅之馬”,昂首疾馳,為淮南換道趕超、綠色崛起注入了新動能。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上項目擴投資仍然是經濟工作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抓手。立足當前、放眼長遠,我市將堅持把項目建設緊緊抓在手上,以項目建設帶動投資、拉動需求,以高質量項目支撐高質量投資,以高質量投資促進高質量發展。(記者 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