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中部崛起重大戰略,在新興產業、園區建設、區域合作等方面持續用力,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助推中部地區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不斷提升。
圍繞產業轉型,推動新興產業規;l展
我市聚焦“延鏈、補鏈、強鏈”,打造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高端綠色食品4條千億級產業鏈。不斷加強與省十大新興產業工作專班、深圳商顯協會、省新材料產業協會、省產業引導基金聯系對接,統籌抓好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命健康產業、文旅及數字創意產業發展。強化招商引資,緊盯長三角等產業外溢重點區域,在上海、杭州、蘇州等先發地區派駐招商工作隊,圍繞七大新興產業,開展精準高效招商,2023年1-11月,簽約滬蘇浙來淮投資項目134個,總投資591.43億元。做好企業培育,結合“四送一服”“市級隊”活動,全面梳理企業生產經營情況,以分級培育、動態管理、整體推進的方式,積極推進規上工業企業培育。2023年1-11月,6家省級以上開發區新增規上工業企業49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9.54%。
圍繞載體建設,推動產業園區集約化發展
產業園區是經濟發展的主陣地。深入開展調研,指導6家省級以上開發區科學制定“一區一策”實施方案,調整主導產業,明確發展目標、重點任務等,解決同質化發展問題。深化園區改革,開發區推行“管委會+公司”“小管委+大公司”管理體制,開展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以崗定薪、以績定獎”分配制度,激發內生活力。依法開展開發區賦權工作,下放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核準、科技成果登記、個體工商戶備案等管理權限,提升開發區管理自主性。強化用地保障,加快推進開發區“標準地”改革,2023年1-11月,6家省級以上開發區共實現“標準地”出讓119宗面積6331.42畝,占開發區產業用地出讓面積的98.12%。 提升載體規模,扎實推動現代制造業產業園建設,1-11月,全市在建、已建成產業園共71個,入駐企業324個,使用面積約271萬平方米,其中16個產業園使用率達到100%。加快項目建設,2023年1-11月,6家省級以上開發區在建重點項目282個,總投資283.28億元。
圍繞城市合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推動合淮同城化發展,我市連續4年印發合淮產業走廊年度事項計劃。圍繞園區共建,加大對壽蜀現代產業園指導支持,協調引入中電環保、達因汽車等企業,推動形成“新電汽”主導產業,在2022年度全省南北合作共建園區考評排名中位列第一。合淮兩市共同探索市際毗鄰區產業協同發展新模式,即按照“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合作模式共建20.53平方公里的新橋科技創新示范區(合淮合作區),目前合淮合作區一期4.98平方公里已啟動建設,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生產基地電驅動二期廠房項目主體結構已封頂,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二期標準廠房項目即將開工。推動閔淮結對合作,閔淮兩地黨政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率隊開展互訪、召開發展座談會。2022年、2023年連續2年圍繞產業合作、園區共建、民生共享等方面制定《閔淮結對合作幫扶年度事項清單》,事項均已全部完成。閔淮兩地教育、文旅、投促等12個部門簽訂合作發展協議,11個縣區(園區)與閔行區街鎮實現了結對簽約全覆蓋。揭牌建設閔淮科創產業園,成立合資運營公司,閔行區2名同志在淮辦公;浦江鎮與謝家集區合作共建蔡楚產業園,蔡楚汽車配件產業園等項目正加快建設。
中部崛起勢頭正勁,轉型發展大有可為。下一步,我市將慎終如始抓好主題教育,以主題教育成效推動更好融入中部崛起重大戰略,借勢借力,厚植優勢,聚焦產業、科教、交通等重點領域,不斷增添經濟動力、激發市場活力,奮力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為中部崛起貢獻淮南力量。
(記者 李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