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走進八公山區山王鎮閃沖村,藍天白云下,郁郁蔥蔥的板栗樹上掛滿一個個“小刺球”,熟透了的板栗球裂開口子。村民們穿梭在板栗樹下,或用長竿將板栗球打落,或去掉外殼取出板栗,各個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我們利用地域優勢,大力發展板栗種植,年產量超過60萬斤,每畝經濟收益3000余元,還帶動了周邊400余人就業。”閃沖村負責人介紹說。
“小板栗”壯大“樹林經濟”是山王鎮走好綠色高質量發展道路的務實舉措之一。位于八公山下、淮河之濱的山王鎮,鎮內風光旖旎,產業基礎良好,旅游資源豐富。該鎮扎實做好“種植+養殖”兩篇文章,培育壯大麻黃雞、大白桃、板栗、葡萄、竹蓀、香椿等特色產業,連續五年舉辦閃沖牛肉湯美食節,引旅游“活水”澆灌經濟發展沃土,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進一步激活了鎮級經濟“新引擎”。
在山王鎮李咀村生態蛋雞養殖基地,毛色光亮的麻黃雞穿梭在樹林間,有的在追逐斗架,有的在枝頭“引頸高歌”……“我們目前已建立雞舍10棟,雞舍面積800平方米。”安徽聚滿倉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公司現有淮南麻黃雞、鳳達1號等多個優質蛋雞品種,年存欄量3萬只,年產蛋量1500噸,企業年產值1050余萬元,年利潤180余萬元,同時還帶動了周邊村民共同致富。
“小葡萄”托起“甜日子”,山王鎮丁山村種植的葡萄包括巨峰、夏黑、陽光玫瑰等多個品種,共150余畝,產期從每年的7月底持續到10月底,年總產量約60萬斤,產值超過260萬元。
今年以來,山王鎮圍繞“生態+融合+共享”發展理念,讓旅游點燃鄉村振興新引擎,逐步形成“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產業發展格局,為鄉村振興添彩賦能。
文旅融合,擦亮鄉村旅游新名片。山王鎮閃沖村以生態綠色牛羊肉為依托,主要養殖“波爾山羊”“特色品種黃牛”等,形成牛羊肉產品從貨源、加工到銷售的完整產業鏈,全村牛羊肉銷量一年可達3000頭,年營業額約4500萬元。為提高產品知名度,注冊“源味閃家沖”本地美食特產品牌,打造特色農文旅IP,連續五年舉辦牛肉湯美食節,目前村內共有牛肉湯店、農家樂、小吃攤點等30余家,帶動100余人就業。村內的閃錦愛特色牛骨牛肉湯店在今年八公山區文旅局舉辦的第一批“八公山醉美小酒館”“八公山名小吃”店鋪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八公山名小吃;鵬宇牛肉湯店在第二屆牛肉湯美食節中被游客評為“最具美味牛肉湯”,吸引了大量周邊游客慕名而來。
多元布局,激發全季旅游新動力。山王鎮持續做強做優做大區域農產品、觀光農園等項目,形成“全年皆有景,四季可采摘”的豐富業態。同時結合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建設,完成沿街外立面改造,加快推進特色民俗小街建設,將一二三特色產業、樂澗套旅游風情帶、清真寺、藥碾子、藥臼子等景點串聯起來,舉辦書畫展、半馬、鄉村村晚等活動,提升人氣,全面延伸旅游產業鏈,讓群眾“四季可增收”的美好愿景變為現實。
(記者 何婷婷 通訊員 唐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