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創新驅動 突出數智賦能
淮南高新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動力澎湃
近年來,淮南高新區按照建設行政、文化、科研、教育中心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的功能定位,傾力做好“建城”“興產”兩篇文章,主導產業培育初顯成效,創新創業活力不斷激發,科技產業動能加速集聚,高質量發展基礎不斷夯實。先后榮獲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省服務外包示范區、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園區等榮譽稱號。
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主導產業培育初顯成效。對標淮南市七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錨定發展新能源汽車及零配件、新型顯示、大數據等新興產業,大力實施延鏈、補鏈、強鏈行動。新能源汽車及零配件產業方面,堅持“整車+零部件”協同發展思路,以開沃汽車、德力汽車為帶動,以合創零部件產業園和萬洋產業園為依托,全力建設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聚區。目前園區已落地整車項目2個、零配件項目18個,總投資328.9億元。新型顯示產業方面,發揮地處新型顯示產業配套半徑150公里范圍優勢,以車載顯示細分行業為突破點,重點發展顯示整機制造和下游部品加工生產配套項目。目前已招引芯視佳、大神、英眾等新型顯示企業35家,形成整機、模組、上下游零配件等產業鏈體系,努力打造極具影響力的智能顯示產業集聚區。大數據產業方面,聚焦“兩園、兩中心、多平臺”,積極推進省級大數據產業基地建設。基地目前擁有中國移動(長三角)數據中心、大數據交易中心、中國電子淮南軟件信息與制造產業園、白山云盾服務全球中心等重點項目40余個。2023年實現產值128.4億元,集聚600余家大數據企業,其中規上企業110余家。
堅持夯實基礎、引育并舉,創新創業活力不斷激發。聚力打造孵化平臺,先后建設了高新產業園、新型顯示產業園、高新產業園三期、合創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園一期、“雙創”綜合服務中心、科技信息產業園等載體平臺,總面積達135萬平方米。全區現有市級以上孵化器、眾創空間6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1家、省級孵化器1家,省級眾創空間3家。強力建設創新平臺,深化與安徽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合作,依托安徽理工大學科技園,加快推進“安理智谷”建設。安徽理工大學科技園已于2023年入選首批省級大學科技園、省級眾創空間。深部煤炭安全開采與環境保護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科研用房加快建設。目前園區省級及以上研發平臺達81家。不斷加快開放合作,與上海市閔行區合作掛牌運營閔行·淮南科創產業園、閔行·淮南科創孵化基地(淮南),累計簽約滬蘇浙地區投資項目19個,計劃總投資255.95億元。
堅持優化環境、重視服務,科技產業動能加速聚集。加快實施企業“雙十雙百”培育計劃,大力培育雛鷹、瞪羚、獨角獸等高成長企業、高企、科技型中小企業,園區高新技術企業增至7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40家。不斷強化人才賦能,配備經濟一線人才專員23名,定期聯系服務企業。建立高新區人才數據庫,已摸排收錄各類高技能及專業技術人才1057名,其中E類以上人才207人。重視科技金融服務,設立科技產業融資擔保公司,累計為105戶企業提供擔保貸款5.85億元。加快數字化轉型賦能,實施數字化診斷行動,建立“一企一檔”數字檔案。組織兩批數字化轉型項目申報,遴選17家企業享受獎補資金1531萬元。目前園區成功培育省級數字化車間6個、省級綠色工廠2個、國家級綠色工廠1個。
(通訊員 桂起航 方玉鵬 記者 李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