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均衡促發展 砥礪奮進譜新篇
——謝家集區積極實踐探索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德育”奏響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新強音——將“達人”教育理念與學!拔逵被顒泳o密聯系,深入挖掘“淮南子”文化;以“樹”育人、以“孝”為核心價值、以紅色教育為依托、開設課題研究與勞動教育結合的校園文化新理念。
“非遺”賦能優質教育新發展——積極推動地方非遺及傳統文化進校園、上課堂。打造勞動特色工坊“豆實安福黎坊”、開設薇花剪紙社、扎染手工課、陶藝、圍棋課,成立傳統舞龍舞獅興趣小組,設計校園吉祥娃娃“豆豆”“薇薇”,特色鮮明,各具特色。
“雙減”打造優質均衡新生態——以“課上為全體,課間輔學困,課后強優生”,開設多彩興趣課程,有少兒足球、乒乓球、舞蹈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勞動賦能“雙減”,“小小農夫”種菜忙、巧手做美食、勞動實踐課“蔬”香為伴,讓學生走出書本,走進校區勞動實踐基地,分享勞動收獲的快樂。
謝家集區委、區政府始終把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作為重要抓手,印發《謝家集區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施方案》,制定工作措施、細化任務分工和實施步驟,成立統籌協調、教育質量和校園文化建設、資料建設和宣傳工作、資源配置和師資建設、學校管理和規范辦學、督導推進六個專班。實行包保聯系學校制度,定期工作聯動,掛圖作戰,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全面梳理掌握區域開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現狀,幫助學校理清“推優”工作思路,建立好問題清單,督促各校聚焦短板弱項,及時落實整改,科學有序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走進謝九小,映入眼簾的“恭儉園”廉潔文化氛圍濃厚,師生廉潔作品展內容豐富,與紅色經典閱讀、紅色實踐體驗一道,讓孩子們全都“紅”起來;通過家訪、“校園議事廳”“春蠶計劃”“彩虹行動”,建設兒童友好型學校,讓孩子們心靈“暖”起來;開設“春申講堂”,進行陶藝、剪紙、紫金硯等非遺美育熏陶,提升學習內驅力,讓孩子們真正“活”起來;學校還通過校園足球聯賽、中國體育非遺“永京拳”傳承,龍獅運動社團活動,讓孩子們快樂“野”起來。
該校負責人自信地說道:“我們以‘溫暖弘毅·向上生長’為辦學理念,以落實核心素養為指向,大力實施德智體美勞‘五大行動’,實現學校的高質量發展。”
來到謝二小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充滿自然氣息的景象撲面而來。據了解,學校根據自身特點,打造集“花園、果園、學園、家園、樂園”五園為一體的新時代優質學校目標。將自然之美、知識之富、溫暖之情和歡樂之趣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通過打造獨特的校園文化,學校教育品質得到顯著提升。
謝家集區全力、全程、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堅持德育課程、學科滲透和德育實踐相融合。緊緊圍繞“春申教育特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內涵+外在”并重,多策兼用,拓展五育并舉渠道,增加素質教育厚度。依托新四軍紀念林、王影懷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革命傳統教育,賡續紅色血脈;實施體育、藝術、科技“2+1”工程,開展科技節、藝術節、體育運動會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進“文化立校、特色興校、質量強校”內生發展,舉辦基礎教育教學成果展評活動,挖掘展示15個“文化底蘊深厚、內涵發展持續、辦學風格突出、課程體系科學”的特色學校。
在春申高級中學,一場別開生面的道德與法治課正在進行,在這堂氣氛活躍的課上,老師“退居二線”,學生唱主角,小組合作解決問題,并加以實踐教學。“通過垃圾分類,用過的紙張、紙盒歸為可回收垃圾,用完的水筆、鉛筆歸為其他垃圾,自行攜帶水杯可減少生活垃圾!逼撸1)班學生洪姿分享了自己的學習心得。
如今,這樣的教學模式,已經在全校各個課堂實踐應用。學校還結合學生發展需求及興趣愛好,優化師資力量,開設12個興趣社團,覆蓋藝術、體育、科學、傳統文化等多個門類,全方位構建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
近年來,謝家集區共建立11個名師工作室,10個名班主任工作室,56人被評為市級骨干教師,60人被評為市教壇新星。該區加大薄弱學校辦學條件的改造提升,涉及項目85個,投入資金2931萬元,總建筑面積77700平方米。堅持科學調配、教研引領,大力提升教師隊伍綜合素質,積極構建智慧教育技術環境,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全區智慧學校建設達100%。
(通訊員 盛 靜 記者 蘇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