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馭煤海 數啟未來
——中煤新集打造能源行業智能化升級新標桿
在中長期能源安全保障與煤炭產業技術革新的戰略背景下,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前沿數字技術為突破口,以AI+5G+工業物聯網驅動智能煤礦建設,全力構建“安全、高效、綠色、智能”的現代化煤炭企業,為傳統能源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集方案”。
智慧運維:地面指揮的“千里眼”
走進新集一礦集控中心,巨大的數字孿生屏幕上,井下采煤機、液壓支架、運輸設備的實時數據如星辰般閃爍。操作員輕點鼠標,230805綜采工作面的采煤機即刻響應,在AI算法的精準控制下,滾筒以最優角度切入煤壁,烏金如潮水般涌向運輸系統。綜采隊隊長凌彭斌指著屏幕介紹:“通過‘三機協同+遠程集控’系統,采煤機自主規劃截割路徑,支架自動跟機移架,運輸設備智能調速,真正實現了‘地面采煤’的夢想。”
在新集二礦地面集控中心,值班員童蓓蓓輕點“一鍵巡檢”按鈕,26個固定車間硐室的實時畫面即刻呈現。“紅外熱成像儀精準捕捉電機溫度異常,AI算法自動生成診斷報告,97.1%的車間實現自動化監控,92%的崗位撤人減員,每年節省人力成本超800萬元。”童蓓蓓指著大屏上的數據說道。
智能開采:數百米井下的“數字礦工”
在劉莊煤礦東翼回風大巷,直徑6.03米的盾構機正以日均14米的掘進速度開辟新巷道。這臺“鋼鐵巨龍”搭載了5G+UWB精確定位系統,通過數字孿生平臺實現遠程操控。“過去巖巷掘進需要50人協同作業,現在只需6人操控,單月進尺最高371米,效率提升3倍。”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張瑞表示。巷道內近百個AI智能攝像頭和傳感器實時捕捉頂板位移、氣體濃度等數據,預警響應時間縮短至10秒內。
在口孜東礦-976米的中央變電所,無軌膠輪式巡檢機器人正對高壓柜進行“體檢”。搭載的超聲波探測器可識別0.1毫米級設備形變,熱成像模塊將溫差監測精度控制在±0.5℃。“過去需要4人24小時值守的崗位,現在完全實現無人化。”該公司智能化專班負責人介紹,通過近5000個視頻監控點和AI違章識別系統,中煤新集公司已構建起覆蓋“采掘頭面-運輸系統-災害治理”的全場景智能安防網絡,違章行為抓取效率提升60%。
未來圖景:能源革命的“新集答卷”
作為國務院國資委數字化轉型試點企業,中煤新集公司一批智慧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之中。
“三業協同智能管控中心將在2025年底建成后,巨大的數據可視化墻上,將集成展示煤炭產量、電廠負荷、新能源發電量等12類關鍵運營數據。AI決策中樞可根據產能、綜合成本、機組效率等參數,綜合分析‘產-運-儲-銷-用’鏈條的銜接效率,優化資源配置策略,指導業務高效協同發展,原料調度效率提升40%,庫存周轉率提高25%。”集控中心負責人介紹道。
“2025年公司數字化轉型規劃將全面落地,實現綜合辦公系統91%自主可控替代,新建智能采煤工作面遠程控制率超80%。”公司首席工程師胡家龍信心滿滿地說。
站在謀劃“十五五”規劃的新起點,中煤新集以“減人、增安、提效、轉型”為目標,加速推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全面攻克復雜地質下智能開采難題。
“公司數字化轉型工作要結合企業高質量發展實際,持續加強煤礦智能化建設與應用,善于運用先進的智能化技術來應對復雜的安全生產管理挑戰。我們正從‘跟跑者’向‘領跑者’轉變。”公司負責人在數字化轉型推進會上表示。
從智能采掘的機械轟鳴,到智慧電廠的數字脈動,中煤新集正以敢為人先的魄力,書寫著傳統能源企業轉型升級的壯麗篇章。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征程上,新集人正以數智化為翼,向著建設世界一流能源企業的目標振翅高飛。
(記者 劉銀昌 通訊員 朱正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