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鳳臺縣關店鄉關工委聯動中小學、村(社區),扎實開展紅色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系列活動,通過多元形式引導青少年厚植家國情懷,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讓文化根脈與紅色精神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
節氣課堂:追溯文明脈絡,傳承文化基因
“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時期,商周時期逐步發展,至秦漢完全確立!比涨,關店鄉陳廟村老教師、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蔡紀堂利用周末時間,為孩子們講述二十四節氣文化。他介紹,春秋時期已確立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個節氣;戰國后期《呂氏春秋·十二月紀》首次記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個核心節氣,構成四季轉換的標志;秦漢時期,古人結合圭表測影與北斗星象觀測,正式確立二十四節氣體系,其框架與現代高度吻合。
“民俗活動不僅是傳統習俗的延續,更是民族精神的載體與文化傳承的舞臺!辈碳o堂說,“在快節奏的今天,青少年應牢記文化根脈,讓古老智慧在新時代煥發新生!边@場節氣課堂,不僅普及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更引導青少年從節氣文化中感悟中華民族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
陵園追思:緬懷革命先烈,厚植家國情懷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在鳳臺縣板張集烈士陵園,關店鄉關工委與中小學組織中小學生開展掃墓活動。陵園的守墓人講述了革命先烈為解放鳳臺而壯烈殉國的英雄故事:“在那硝煙彌漫,戰火紛飛的戰爭年代,無數革命先輩,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解放,拋頭顱,灑熱血,英勇奮斗,前赴后繼,用生命鑄就了不朽豐碑。如今我們都生活在這個多姿多彩的、和平幸福的年代里,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無數先烈用生命給我們換來的幸福生活,勤奮學習,努力成才,牢記烈士的遺愿,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實現中國夢砥礪前行!”
據了解,關店鄉中小學始終把紅色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民族文脈作為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主題。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讓青少年下一代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為建設強大的祖國好好學習,立志成才,為民族興旺不斷壯大滋養!拔覀冞把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塑造青少年品格的重要基石,通過舉辦黑板報、經典詠讀、詩歌朗誦、聽老英雄講戰斗故事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讓青少年們深入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培育他們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養,為青少年們成為未來社會的棟梁之材提供精神支撐”。關店中心小學關工委負責人說。
端午講堂:品味民俗魅力,堅定文化自信
“端午節的主要風俗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和戴香囊。端午節期間,人們會在家門口掛上艾草和菖蒲,認為這些植物具有驅邪避疫的作用。端午節不僅是一個傳統節日,更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記憶。從紀念屈原到驅邪避疫,再到各種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端午節展現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智慧。無論是在家庭中包粽子、吃油盒還是掛艾草,端午節都是一個充滿歡樂和祝福的日子!标P店鄉前老村的關工委“五老”人員王金關正在為村里的留守兒童和青年人介紹關于端午節的由來。孩子們聽得很有興趣,不時提出問題,并一起吟誦古人描寫端午節的詩詞。
“慎終追遠,方能行穩致遠!标P店前老村關工委負責人表示,關工委不僅要講好節氣、端午等傳統故事,更要結合現代節日,闡釋文化內涵,增強青少年的文化自信與愛國情懷!拔覀兊哪繕耍亲尯⒆觽兂蔀橹窅埸h、知史愛國的時代新人,以文化為根基,以理想為動力,成長為國家棟梁!
從節氣到端午,從烈士陵園到校園課堂,關店鄉的系列活動構建了“傳統文化+紅色教育”的育人體系。這些實踐不僅讓青少年觸摸到歷史的溫度,更在心中播下了家國情懷的種子——讓文化傳承有根基,讓紅色基因有傳人,正是新時代關工委的使命與擔當。
(記者 劉銀昌 通訊員 唐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