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 敏 本報記者 李 輝
“我們要用好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這個金字招牌,把淮南豆制品產業做得更大、品牌叫得更響!”安徽省淮南市碗碗香豆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完顏永安的目標如此堅定。
自從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豆腐至今,八公山豆腐已歷經2000多年的悠悠歲月。抹去歷史的塵封,八公山豆腐歷經傳承、發展、壯大,實現了從單個產品到特色產業的華麗蛻變。2008年,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八公山豆腐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使之成為淮南市第1個受保護的產品。
“吃大肉,吃大魚,不如祁集千張皮;哪一朝,哪一代,祁集豆腐都不賴。”這是“中國第一豆腐文化村”祁集村的豆腐歌謠。淮南市潘集區充分運用大豆種植、豆制品加工的悠久歷史,發揮企業龍頭帶動作用,不斷壯大豆制品產業發展。目前全區豆制品加工戶3000多戶,年產值達10億多元。
如今,淮南的豆制品生產已發展出豆腐、豆餅、腐皮、粉皮、千張、素雞、豆渣餅干、休閑豆干等200多個品種。淮南豆腐菜也發展成為徽菜的五大流派之一,成為徽菜的重要組成部分。碗碗香豆業有限公司、八公山豆制品廠、興興豆業3家企業躋身全國豆制品行業50強行列。
淮南豆腐之所以優于其他豆腐,優質的沿淮大豆原料是關鍵。近年來,該市在沿淮優勢地區規劃建設了近1.5萬公頃無公害大豆生產基地,引進適應的高蛋白優良大豆品種,按《無公害大豆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為豆制品加工提供充足優良的原料。
2005年,《腐皮》、《豆腐干》、《腐乳》3個淮南地方標準的發布,結束了2000年來豆腐制作無標準的歷史,在豆腐制作加工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2006年出臺了具有實際指導意義的《水豆腐生產技術規范》淮南地方標準;2007年,安徽省質監局發布了八公山豆腐、水豆腐與腐皮、豆腐干、腐乳、千張5個省級地方標準。2008年發布《八公山豆腐安徽省地方標準》。據了解,豆制品標準的發布與實施不僅為淮南市八公山豆腐申報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打下基礎,而且在理化、衛生等指標上已經達到全國領先水平。
在此過程中,質監部門的監管和幫扶成為淮南市豆制品產業的發展壯大的助推器。淮南市質監局制定并下發了《豆制品質量安全區域監管責任制實施方案》和《豆制品生產企業主體責任的實施方案》。同時健全了監測、預警和報告制度,建立完善了安全信息體系、監管體系、事故應急救援體系,確保了在豆制品安全突發事件中能有效、快速地進行處置。按照豆制品生產企業分類監管的要求,加強豆制品生產企業日常監管工作,采取重點監管和一般監管相結合、專項行動和日常監管相結合的方式,突出重點,加大對豆制品生產單位的現場巡查、回訪、監督抽查力度,特別是加強食品添加劑、食品包裝材料的監管,幫助豆制品生產單位完善生產過程控制及原材料把關、產品檢驗記錄。建立起豆制品生產企業檔案17份,小作坊檔案65份。從食品生產單位的生產許可證、營業執照、代碼等方面完善檔案,及時掌握準豆制品生產企業和小作坊的確切數量、產品類別。通過召開產品分析會、企業主座談會、企業落實食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匯報會等專題會議,積極宣傳貫徹食品安全生產有關法律法規、落實企業安全主體責任等知識,進一步增強豆制品生產企業的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
“我們不斷強化豆制品質量安全監管基礎,督促豆制品生產單位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切實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全面履行監管職能,有效保障了豆制品質量安全,促進區域經濟特色產業的發展。”淮南市質監局局長梁廣賢表示。
一直以來,淮南市政府把豆制品產業作為一個重要的淮南特色經濟產業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制定了一系列促進豆腐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的政策措施。引導企業走“生產規模化、質量標準化、市場外向化、品牌統一化、產銷一體化”的路子,不斷推進豆制品產業做大做強。
為進一步規范和促進其健康發展,淮南市專門規劃了一批豆制品加工園區和物流園區,使原有的傳統作坊、小規模加工廠及擴張的龍頭企業,逐步有序地實現退城進園、離鄉進園。中國(淮南)豆制品商貿物流園項目,一期將建設豆制品商貿文化一條街,包括楚漢文化展示館、八公山豆腐展列館、豆腐制作體驗館、文化廣場、商鋪、物流倉庫等;二期主要建設豆制品生產資料及配套產業商貿物流園區和豆制品電子交易平臺、第三方物流體系;三期主要建設農副產品商貿物流園區,打造安徽省農副產品交易區域中心。
據了解,淮南市豆制品產業科技水平、規模標準化水平、質量效益水平集約和作坊規范化水平將得到更大的提升。預計到2015年淮南市豆制品產業年銷收入將達到3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