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華每日電訊、中國貿易報、法制日報、中國武警報、公益時報、中國質量報等中央主流新聞媒體連續推出有關淮南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成就報道,提升了淮南知名度和美譽度。
人民日報在版面頭條刊發壓題圖片《淮南積極探索社保辦理的新模式》,介紹淮南市積極探索社保辦理的新模式,借助外出打工人員勞務工作站,主動上門服務,為異地打工家鄉人辦理養老保險。新聞圖片《皖電東送帶電調試》介紹長三角重大能源項目皖電東送工程目前已進入帶電調試階段,9月底正式投入商業運行。該工程自安徽淮南,經皖南、浙北最終到達上海練塘變電站,線路全長656公里。
中央電視臺2套財經頻道《經濟信息聯播》推出《儲糧銀行調查:儲糧銀行存好糧食 盤活糧庫儲備資源》專題,詳細介紹了鳳臺縣糧食銀行不僅解決了農民儲糧的難題,還實現了余糧的金融化運作。央視朝聞天下、共同關注、新聞直播間欄目還分別推出《我談GDP系列調查》、《開學啦》等綜合報道。
新華每日電訊推出《弘揚擔當精神 實現中國夢想》半個版宣傳,重點介紹潘集區實施一年的“擔當文化”主題教育活動。“事不避難,勇于擔當”的“擔當精神”已轉化為淮南市潘集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不竭動力,為實現“中國夢”提供了強勁的精神動力,激發起廣大干群凝心聚力、提振精神、開拓創新、勇爭一流的壯志豪情。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貿易報、法制日報、中國武警報、公益時報、中國質量報等中央媒體分別刊發消息《淮南市全力抗旱保苗》、《淮南市規范程序源頭杜絕“人情保”、“關系保”》、《淮南:月餅提前上市 散裝月餅唱主角》、《上半年淮南市外商直接投資增幅居安徽省第一》、《淮南針對高溫季節特點查處火患》、《武警淮南支隊領導要求DV鏡頭主要對準基層官兵》、《武警淮南支隊人文生態營區如詩如畫》、《安徽淮南200名貧困學子獲公益金資助》、《安徽淮南八公山豆腐產業從小菜一碟到特色大宴》等多篇報道,集中展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
(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