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安徽日報 1月14日 11版
本報記者 孫玉寶本報通訊員 陸士宇
不久前的一天,淮南市潘集區賀疃鄉楊園村前的小廣場上鞭炮齊鳴,全村128戶農民股東高興地都從楊園建筑勞務有限公司領到了不菲的參股紅利。更讓大家高興的是,全村近百位70歲以上的老人從2013年11月起,每個月都可以領到楊園公司派發的100元敬老金。
“這次我共領了7萬多元紅利。”楊園村曾經的老支書楊井山開心地說,“兩次分紅所得已經超過本錢了。我們村90%以上的失地農民都參資入股了,靠著公司的分紅,大家的日子也過得紅火了。 ”
現場,來自磙西莊的楊大哥手里點著鈔票,略顯遺憾地對記者說,當初應該多入點股,現在也能像別人一樣多分錢了。楊大哥是失地農民,有兩個孩子,平時在附近礦里做零工,收入還行,但工作挺辛苦。
看著眼前這如同過年般的場景,30歲出頭的楊園村村委會主任、楊園公司董事長楊勇十分感慨。
楊勇是一個有膽識的人,2000年,他只身到福建打工,幾年下來小有成就。 2008年初,他回鄉發現村里因煤礦建設出現不少失地農民,雖然政府給了一定的補助,但大家迫切需要一條致富之路。經過調查,楊勇看到在當地發展運輸、建筑是很好的商機,決定成立一家股份制公司,吸收本村農民尤其是失地農民前來參股,一起賺錢。開始,鄉親們擔心他“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參股的只有老支書楊井山等寥寥幾人。為了打消大家的疑慮,楊勇拿出自己積蓄的30萬元,告訴大家,公司的股本他先出大頭,賠了算他的,賺了一起分。楊勇的誠意打動了鄉親們,此后,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進來,2009年6月參股戶已經發展到106戶;作為最堅定的支持者,老支書楊井山一家斷斷續續入了37股。
敏銳的眼光,地理位置的優勢,再加上村民們的信任,楊園公司走上了良性運轉的軌道。 2010年9月第一次分紅,每股分紅2000元,村民的每股3000元股本就回來一大半;而第二次分紅,每股又分得1800元左右。
股份公司惠及眾鄉親,大家都說這股入得值!如今,楊園公司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聘請了很多技術工人。楊園村的大多數失地農民安安穩穩地當股東,過上了讓人羨慕的生活。據了解,下一步,這個公司將向綠色農業、洗煤廠等方向發展。
當天的現場,還有一群老人也非常開心。 11點左右,楊園村近百位年過70的老人從楊勇手中接過了每月100元的敬老金。這些淳樸的老人們同楊勇親熱地拉著家常,述說著感謝之情。楊勇告訴記者,村里的公司發展了,就得盡力讓大家再多享受些福利,今后,村里的這些老人們每個月都可以領到100元,這也是全體股東的決定。剛領完錢的五保戶、78歲的楊文林老人抖著手里的百元大鈔,似乎還有點回不過神來,小心翼翼地把錢折好,放入貼身的口袋里。老人樂呵呵地對記者說,自己目前還能種地,還有政府發的養老保險和五保戶補貼,現在村里的公司又發錢了,可以好好地改善一下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