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14年6月3日8版
鳳臺縣地處淮河之濱、淮北平原南緣,古稱州來國,又謂下蔡郡,是一個有著3000多年歷史積淀的淮河古城。近年來,伴隨經濟及社會各項事業的轉型發展,鳳臺先后被授予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中國民間藝術花鼓燈之鄉、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先進縣、全國園林縣城、全省文明縣城和全省平安縣等榮譽稱號。目前,鳳臺下轄15個鄉鎮,總面積約900平方公里,總人口64.5萬,是全國煤電資源大縣,擔負著國家尤其是華東地區能源供給的重任。
素有“淮上明珠”之稱的鳳臺,作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城,隨著煤炭的開采,人地矛盾也逐漸突出,用縣委書記李大松的話說,鳳臺必須要處理好“地下”與“地上”的關系。可喜的是,勤勞智慧的鳳臺人知難而進,發揚“釘釘子”精神,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有目共睹。特別是近年來,鳳臺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統領,不斷創新社會治理,逐步實現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協調發展。
面對錯綜復雜的宏觀經濟形勢,鳳臺堅持把投資、消費、招商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著力調結構、促轉型,三次產業比由2012年的12.1∶68.8∶19.1調整到2013年的13.1∶65.8∶21.1。有效投入繼續擴大,全年共實施項目189個,建成89個,32個省“861”項目完成投資40億元,榮獲實施省“861”計劃項目先進縣。一手抓經濟,一手抓生態,鳳臺把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與創建全國文明縣城、森林增長工程、美好鄉村建設、城鄉一體化文明創建等工作結合起來,探索建立城鄉文明創建長效機制。
“發展是目的,老百姓日子好了,社會自然團結安定了;改革是動力,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為經濟發展和鳳臺的長治久安打下堅實基礎;穩定是前提,無論改革還是發展,都需要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作保證。”李大松說,鳳臺歷來重視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確保穩定的政治社會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此,鳳臺十分重視創新社會治理,著眼于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
今日的鳳臺作為全省平安縣、全省信訪工作先進縣,成果來之不易,經歷了一段不同尋常的探索之路。過去,鳳臺存在著一定的人地矛盾、礦群矛盾,社會治理一直難以取得突破。對此,鳳臺緊緊圍繞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創新社會治理新理念,科學謀劃創新社會治理新思路,強力推進創新社會治理新舉措,實現了社會治理新跨越。
為把鳳臺建設成為全市乃至全省最穩定的縣區之一,全體干部群眾開始了歷時4年的思變求索之路。2011年,鳳臺在政法系統開展“執法為民做表率、公正廉潔樹形象”專題教育實踐活動,教育引導全體政法干警公正廉潔執法,樹立良好的政法隊伍形象。此外,對600多名基層綜治維穩干部進行專項培訓,提高基層綜治維穩隊伍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在此基礎上,2012年,鳳臺扎實開展“聯創雙建”(即創建全省平安縣和無邪教縣)活動,不斷破解社會治理難題,推進社會建設,2012年12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第四批“平安縣”稱號。隨著“聯創雙建”活動的深入開展,2013年,鳳臺堅持把“無邪教創建”活動作為創新社會治理、構建平安鳳臺的重要載體,成為省內首個“無邪教創建示范縣”。2014年,鳳臺進一步健全基層維穩應急處置機制建設,筑牢社會穩定的根基,開展“四個一”建設,即“維穩是基礎、應急是重點、處置是關鍵”一個工作思路、“組織建設、源頭預防、分析研判、應急隊伍、聯動處置”五位一體的一個工作機制、每個鄉鎮村(社區)一支基層維穩應急處置隊伍和一個維穩綜治信訪中心(站)。自此,鳳臺社會治理邁入了新的階段。
櫛風沐雨,砥礪前行。從教育提升年到平安建設年,從無邪教創建年到基層維穩應急處置機制建設年,鳳臺社會治理實現了新的跨越。目前,鳳臺縣遵循“維穩是基礎、應急是重點、處置是關鍵”的工作新思路,建立了“多元化的組織建設、立體化的源頭預防、綜合化的分析研判、梯次化的應急隊伍、聯動化的指揮處置”五位一體的維穩應急處置新機制,圍繞“組建、管理、使用、培訓、保障、調整”十二字方針,成立了一支配備齊全、訓練有素的基層維穩應急處置隊伍。全省平安縣、網格化社會管理新模式、信訪代理新機制、基層維穩綜治信訪中心(站)建設等多個方面多次受到中央、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
立體防控實現聯動處置
鳳臺結合煤電產業持續發展的現實,以“聯創雙建”為抓手,改進社會治理方式,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大維穩工作,及時調整充實以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為第一副組長,36個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維穩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縣、鄉鎮、村(社區)三級干部大會進行部署。同時,15個鄉鎮相應建立了組織并設立鄉鎮黨委政法委員,進一步夯實基層維穩基礎。
鳳臺還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政委、縣長為指揮長,公安、消防、醫療、后勤保障等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維穩應急處置指揮中心,設立了應急處置組、救援組、警戒組、醫療救護組、后勤保障組、專家組、新聞報道組等多個專項小組,制定了縣維穩應急處置聯動工作流程圖,完善《重大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辦法》,健全縣委領導、政府負責、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的聯合指揮機制。
以防控、調處、化解、服務為主要目的,鳳臺先后成功處置了40余起涉及人民群眾財產安全的緊急事件。2011年8月26日和2013年9月24日,關店鄉連續兩次遭遇歷史罕見的特大暴雨災害,全鄉3個行政村的7個自然莊800余戶3000多名群眾受災。縣指揮中心第一時間調動民兵應急分隊駕駛沖鋒舟進行緊急救援,通過連夜奮戰解救被困群眾300余人。隨后,民兵應急分隊奔赴在群眾轉移安置的第一線,全面參與到受災村、安置點的晝夜治安巡邏中,保證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創下大災面前“無大險、無群體性事件、無一人傷亡和無盜竊等治安案件”的“四無”戰績。
六網融合打造平安鳳臺
2011年以來,鳳臺縣不斷創新社會治理工作,“六網”并舉,夯實基層和諧基礎,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第一,完善創建網。鳳臺依托“聯創雙建”活動,深入開展了“平安鄉鎮、校園、村(社區)、家庭、交通、醫院、鐵路”創建活動和“無邪教鄉鎮、村(社區)、家庭、校園、廠礦”創建活動,建立定期考核監督機制,使“聯創雙建”之花開遍全縣各個角落。
第二,強化防控網。縣里統一招聘大學生和退伍軍人180人成立特勤大隊,充實到專職巡防隊伍中,建立專職治安巡邏隊伍,利用“推磨轉圈”、“鄰里守望”、“十戶聯防”等方式,開展群防群治工作;充實15個鄉鎮的維穩綜治工作人員,建立了由近2000人組成的一專多能的鄉鎮應急服務隊,當好“五大員”,即政策法規的“宣傳員”、基層維穩的“信息員”、矛盾糾紛的“調解員”、社會治安的“治保員”、突發事件的“戰斗員”,實現了“一人多能、一隊多用”。
第三,構建化解網。鳳臺大力實施帶案下訪,排查梳理涉法涉訴、土地征用、經濟糾紛等各類信訪案件。建立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聯動”,信訪、紀檢、綜治、司法“四位一體”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做到問題發現在苗頭、解決在源頭。
第四,打牢基礎網。鳳臺投入300余萬元為所有鄉鎮購置電腦、安裝寬帶,投入28萬元為所有鄉鎮和村(社區)統一購置檔案柜,對檔案資料進行規范化管理;縣財政撥專款120萬元在鄉鎮、村和中小學建成平安教育宣傳瓷磚墻,在縣城建立警示教育中心,為農家書屋增設反邪教宣傳專柜。
第五,創新治理網。全縣229個村全部建立網格化管理應用平臺,社區內信訪、社保、民政等全部納入網格,聘請村民代表、政協委員、人大代表、“五老”人員為社會治理“十大員”(民意觀察員、民生信息員、信訪代理員、社會調解員、綜治協理員、城建督管員、計生服務員、安全監管員、廉政勸督員、文化宣傳員),實現“群眾門前理政、百姓身邊服務”的新轉變。
第六,擴大宣傳網。鳳臺在縣城主干道隔離帶護欄制作982處綜治宣傳標語,在村(社區)制作宣傳展板,懸掛橫幅,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為進一步豐富宣傳形式,普及平安創建知識,鳳臺利用出租車的流動性特征,在全縣304輛出租車上張貼平安創建的彩色標語,編寫《平安鳳臺手冊》系列讀本,實現每戶1本。
“六網融合”織就了鳳臺人民的“平安網”、“和諧網”、“幸福網”,市民百姓的安全感和幸福度大幅提升,全縣人民投身建設幸福鳳臺的熱潮蔚然成風,一個更加和諧、富強、美麗、幸福、文明的新鳳臺,正冉冉升騰于淝水之濱、淮河岸畔!
服務為先創新社會治理
鳳臺創新社會治理,把“以人為本、服務為先”的理念貫穿到機制建立、方法創新和具體執行中,更好地服務群眾、維護群眾利益。2012年以來,鳳臺實施38項民生工程,累計投入7.2億元,其中縣級配套2.7億元,33項民生工程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榮獲全省“民生工程先進縣”稱號。
縣委在實行綜治工作“一票否決”的基礎上,建立“三色監控”制度,對社會治理主要工作指標進行量化,采取綠、黃、紅“三色監控”,對處于黃色狀態的單位及時警告;對處于紅色的單位重點監控,限期整改。此外,鳳臺建立“三級督導”制度,實行縣四大班子領導包鄉鎮督導、縣綜治委副主任季督導、縣綜治辦月督導;建立工作講評制度,采取集中講評、重點講評和專題講評等方式,對存在的問題和原因進行分析,制定措施,推動社會治理的深入開展,推進“兩新組織”和虛擬社會的健康發展。
鳳臺將人力、物力、財力向基層傾斜,按照全省統一部署,進一步整合基層社會資源,在鄉鎮統一成立綜治維穩信訪工作中心和為民服務中心,在村(社區)統一成立綜治維穩信訪工作站和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工作站,對群眾的訴求表達、權益維護、政務需求等實行一條龍受理、一站式服務、一攬子解決,同時推進鄉鎮、村(社區)綜治維穩信訪工作中心(站)規范化建設。
鳳臺縣以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整合基層服務管理資源,全面推進城鄉社區網格化服務模式,統籌做好基礎信息采集更新、社情民意收集、隱患巡查、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公共服務代辦、困難群體幫助等工作,努力在機制化、信息化上下功夫,構建“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的立體式社會服務體系。為進一步化解信訪積案,鳳臺縣創推信訪維穩代理“六步工作法”,實現了:變上訪為下訪、變堵訪為疏訪、變被動訪為主動訪、變無序訪為有序訪、變干部等訪為深入基層找訪、變百姓“張嘴”到干部“跑腿”的六個嬗變。特別是在當前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現活動中,鳳臺縣創新開展“兩走”活動,選派350名政法干警“走出政法機關為民服務,走進鄉村(社區)保民平安”,切實將黨的群眾路線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實在社會治理創新的切實行動中。
一城和諧風,滿目幸福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為做好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動力。眼下,鳳臺縣正進一步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積極投身“四爭”實踐,科學發展,真抓實干,為把鳳臺建設成全市乃至全省最穩定的縣區之一和實現全省領先的“鳳臺夢”而不懈奮斗!
本版組稿:柳文邵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