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安徽淮南技超幕墻鋼構工程有限公司工人。今年春運,他再也不用像往年那樣背著大包小包辛辛苦苦擠火車回家探親了,因為他已回鄉找到現在這份工作,家門口就業讓他倍感幸福:“始終要回來的,畢竟家在這邊,然后孩子、愛人都在家。”
多年前,李軍走出家鄉,到南方建筑行業打工,學得一手幕墻、門窗好手藝,也掙了一些錢。但長年在外漂泊打工,難享家庭之樂,生活成本也高,李軍萌生回鄉就業的念頭。去年底老家淮南招聘會上,李軍發現他大有用武之地,幕墻、門窗行業來招聘的企業就有好幾十家,開出待遇都不低。(李軍)“我好多年前在南方就做這個的,首先(有)經驗,然后比較對口。”(招聘企業)“我們就是入職之后第二個月就給你開始買五險,然后入職后的一年就會買公積金。年終獎啊,我們還有經營績效獎!
李軍最終和淮南技超幕墻鋼構工程有限公司達成了就業意向,年后就上崗。公司董事長王士虎:“人才現在很難抓,特別是我們搞技術這一塊的。試用期是一個月,試用期過后就是一個月四五千塊錢!
李軍應聘的這家企業離家只有十幾分鐘車程,這讓他非常舒心:“以前在外面租房子大概一個月在700塊錢左右吧,平均下來一個月大概剩千把塊錢,F在在家里面打工要比在外面舒適一點,能照顧到家了,一個月3000塊錢,公司給買保險,吃是回家了,住也住家里面,基本上沒有費用了。”
家門口就業,李軍今年的春節將十分輕松,閑暇時他一遍遍憧憬著未來:“我是希望今后在淮南能自己創業,能夠自己也當老板,這是我最大的心愿。不過,現在要把自己經驗、各方面積累積累,呵呵,應該在不久的將來,應該不會太長時間。”
專家點評:
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員徐小青認為,農民工回鄉創業、就業符合產業和人口轉移的規律。徐小青:“我們現在有將近2億7千萬農民工在二、三產業里就業,他們當中有1億7千萬左右是出省的,離開自己的家鄉了。從實際情況看呢,比如說春運,大家都得回家,而且農村地區也有不少老人、婦女、兒童留在村子里,這樣也造成了農民家庭生活的一些不方便。從大的方面講,農民到二、三產業就業,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應該最大量地向周邊的縣城、中心鎮來轉移。對于城鎮化來講,農民工回鄉創業應該是一個大的發展方向。最終第二產業應該向勞動力集中的區域轉移,這應該也是一個規律。從小的方面來講,對孩子的教育、對家庭的穩定、對老人的照顧,它有很重要的社會意義。所以我想回鄉創業、就近就業這應該是一個發展的方向!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和報紙摘要》2月25日播出)
(中央臺記者 沈靜文 安徽臺記者 張建亞 淮南臺記者 陳曉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