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2015年6月23日11版
■本報記者孫玉寶
今年午收開始以來,與往年大不相同,田野里不見火光和狼煙,空氣中也聞不到嗆人的煙糊味。
近年來,秸稈禁燒年年實行,但效果很難如人意。今年取得這樣的好效果,省委省政府下的功夫自不待言,從基層一些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心態與行動中也能看出端倪。
去年午收,記者到沿淮某地采訪,一位鄉長說:“我們保證不燒第一把火就行了,如果有別處冒煙,我們再燒也就沒什么責任了。”果然,臨近鄉鎮有人點火后,該鄉迅速火燒連營,多日不息。
上周,記者采訪此地,只見那位鄉長戴著草帽和紅袖標,在田間地頭督查,并大聲吆喝著。他說,今年,無論如何都不能出現一個火星子。今年管理部門層層立下軍令狀,嚴肅黨紀政紀,嚴格追究責任。鄉長說:“我們絲毫不敢懈怠!”作為秸稈禁燒的管理者,今年的態度和去年判若兩人。
淮南市三和鄉王圩村一位羅姓村民認為,今年秸稈禁燒之所以搞得好,主要是政府“嚴管、誠幫、真獎”。他說,從市到村各級干部不斷地進村宣講督查,哪家秸稈一放倒,村干部馬上就派出拖拉機幫你免費裝車轉運。隨后,每畝30元的獎勵款打到農戶的銀行卡上,“所以,俺們沒有機會燒秸稈,更沒有理由燒,最終還能得實惠。”
由此看來,凡事只要嚴抓實管就沒有管不好的,不論是管理者還是被管理者,態度都很重要。有態度有認識,管理者就有責任心,被管理者就有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