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合肥7月2日電(韓震震)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塞翁失馬……這些神話故事大家耳熟能詳,但很少有人知道,它們都是出自2000多年前的古書《淮南子》。
西漢初年,在今天的安徽八公山下,淮南王劉安與門客一起編撰這部“牢籠天地,博極古今”的奇書。跨越千年時光,淮南子文化代代相傳,如今的八公山下,如何繼承傳播其思想精華,再次成為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
2005年起,歷時十年研討,安徽淮南成為全國淮南子文化研究的中心。2014年,植根于此的動畫《淮南子傳奇》制作完成,作為中國第一部國學系列動畫片,創新形式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它,先后斬獲七個國家級大獎。在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今天,淮南子文化的研習者們對這部經典的未來充滿信心。
十年研討,傳承國學經典
“它在自然科學方面也有貢獻,完整記錄24節氣,這在歷史上也是第一次。”安徽省《淮南子》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張子賀說,《淮南子》就是一部百科全書,它用故事說理,故事思想是以道家為主融合儒家、法家、陰陽家等諸子百家學說,故事內容則涵蓋了天文地理、科技軍事、養生環保等諸多內容。
在張子賀看來,對《淮南子》的研究越是深入,就越是驚嘆其內容之豐富,這也是胡適稱之為“奇書”的原因。
作為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淮南子》也是安徽和淮南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為了傳承弘揚民族優秀文化,2004年安徽淮南成立了《淮南子》研究會,并于2005年開始進行學術研討活動。
“我們學術研討的面很廣,從不同層面來剖析《淮南子》,有的研究軍事、有的分析養生,有的闡述哲學,有的觀察天文。”張子賀介紹,十年的研討中,200多名國內外專家學者先后來到淮南,分享論文200多篇。
從這些論文中,研究會精選編制成書,如今五卷《淮南子研究》,成為淮南子文化研究的豐碩成果。
此外,在學術研討期間,先后19名專家學者做客當地電視臺,通過訪談節目面向大眾解讀《淮南子》,還有著名學者應邀到當地大學開展學術講座。
“對于他們的解讀,我們也提出要求,就某一個方面內容展開,盡量通俗易懂。”張子賀介紹,電視節目每一期半小時,收視率很高,大學的學術講座也是座無虛席,對于普及淮南子文化起到了很好的推動效果。
人民網安徽頻道從《淮南子》研究會了解到,研究會成立前,全國沒有專門的學術組織,研究人員比較少,也比較分散,通過十年運作,如今研究會已有100多名會員,其中淮南市就占了三分之一。
八年創新,弘揚傳統文化
2000多年后的八公山下,對淮南子文化的傳承研究已成風氣,而在此基礎上,如何弘揚傳播這一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也成了大家思考的問題。
金妤,女,安徽省作家協會理事,也是安徽省《淮南子》研究會副會長,出版過多本關于淮南子文化的書籍。令她印象最深的,是2008年她寫的一本《淮南子故事》。
“那是對淮南子文化傳播方式的一種嘗試,反響挺好的,還出版了波蘭、印度等國家的版本。”金妤介紹,《淮南子》里面有很多成語、神話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卻不知道出處,于是她就有一個創意,把這些故事匯編成冊,把文言文變成白話文。
如今,在淮南,關于淮南子文化的弘揚推廣,仍不斷有創新出現。而獲得成就最高的,當屬2014年制作完成的52集動畫片《淮南子傳奇》,作為中國第一部國學系列動畫片,它先后斬獲七個國家級大獎。
淮南廣播電視傳媒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陳建強,是動畫片《淮南子傳奇》的創意發起人及制作人之一。提起當初的創意,他說2007年時,淮南研究《淮南子》的氛圍很濃,他們也萌生了制作動畫片的想法。
“用通俗易懂的動漫片,把《淮南子》從高深莫測的樓閣上面請到民間來。”陳建強等人的創意很好,但用簡單的方式展現思想深邃的國學著作,難度很大,一路走來,制作人員們用了八年時間。
“是不是能拍動畫?怎么將《淮南子》的文化精髓與動畫故事結合?前期工作我們就做了三年,開了無數研討會,請了一撥撥的專家,苦不堪言。”雖然一路艱辛,但2011年這部動畫片前26集制作完成時,其所獲得的榮譽,還是讓大家覺得辛苦付出很值得。
2011年度中國動畫學會“美猴獎”最佳動畫系列連續片獎、2011年度首屆國家“動漫精品工程動漫創意獎”、2011年度“優秀國產動畫片一等獎”、2012年安徽省“五個一工程”獎,三個國家級大獎、一個省級大獎,是專業機構對這部動畫片最好的肯定。
“原汁原味中國文化的體驗、扣人心弦的奇幻歷險劇情、亦真亦幻的演繹方式、充滿陽剛之氣的成長歷程,是這部動畫片的四大特點。”陳建強說,2014年后26集制作完成時,《淮南子傳奇》再次榮獲四個國家級大獎。
產業發展,文化城市相融
“淮南如何進一步打造更具本土化的文化產業?制作這部動畫片是發掘淮南子文化的過程,也是一個打造淮南文化符號的過程。”陳建強說,在制作《淮南子傳奇》的過程中,中國傳媒大學動漫研究院曾進行搜索,全世界一個城市和一本名著同名的,只有淮南一個。
動畫片《淮南子傳奇》誕生于安徽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背景下,植根于淮南深厚的淮南子文化傳承氛圍中,其所獲得的成就讓所有參與制作的人相信,淮南子文化所蘊含的巨大潛力,值得進一步研究和發掘。
“八年的努力只是一個鋪墊,進一步轉化為實體產業,還需要很多工作要做。”陳建強說,把動畫片《淮南子傳奇》以及淮南子文化轉化為地方和城市符號,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但這個轉化過程,就是文化產業產生效力的過程,值得期待。
產業發展仍需時日,但淮南子文化與淮南這座城市的融合還一直在繼續。
金妤現在經常做關于《淮南子》的講座,有去學校的,也有給公務員的,“現在淮南全市公務員上崗培訓,《淮南子》作為地方文化,也要學習一下,作為淮南人不了解淮南子文化是講不過去的。”
而張子賀也希望能將《淮南子》的學術研究活動堅持下去,打造有全國影響力的高端學術研究平臺,繼續通過研討著書發掘《淮南子》的內涵。
“我們相信,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土壤越深厚,文化產業的發展才會越有未來。”張子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