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集區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引導農民大力發展蔬菜生產,既增加了農民收入,又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
坐落在高皇鎮的安徽眾森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今年種植了150畝大棚蔬菜,在當地農技部門的指導下,公司加強了蔬菜生產的科學管理,各類蔬菜長勢良好。
目前公司蔬菜基地的工人們正在采摘薄皮辣椒、番茄、四季豆、吊瓜上市銷售。據公司負責人李懷兵介紹:“根據市場價格計算,預計畝產值可達3萬元左右。今冬明春,我們采取公司加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種植面積擴大到300畝以上,帶動周邊更多的農民共同致富”。
近年來,在市區相繼出臺相關配套文件以后,高皇鎮加大了科技興菜的扶持力度,積極協調幫助他們爭取項目資金,繼續擴大蔬菜生產規模,在技術上采取農技人員結對幫扶,大力引進名特優品種,實行標準化生產,極大地推進了高皇鎮蔬菜產業的發展,使全鎮蔬菜生產上水平,上檔次。目前,全鎮蔬菜種植面積2.4萬畝,其中核心區面積1.8萬畝,保護地栽培1萬畝,產量達10萬噸,主要種植品種辣椒、西紅柿、芹菜、西蘭花、甘藍、蘿卜等30多個品種,蘿卜、西紅柿、辣椒等被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每天上市蔬菜220噸,蔬菜產品除滿足淮南市場外,還遠銷合肥、蚌埠等城市,年產值1.5億元;蔬菜種植戶達1萬戶,龍頭企業6戶,蔬菜種植合作社10家,人均純收入達10000元,比同期全鎮人均純收入高出51%。
近年來,該區積極整合支農資金,加大投入,大力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全區組織90名農技人員,聯系科技示范戶900戶,每月通過入戶指導、田頭服務、電話咨詢、印發資料等方式,把新技術、新信息、新政策第一時間送到示范戶手中。今年引進試種蔬菜、瓜果新品種150多個。截至目前,全區已建成立富生態農業園、亞鵬盛農、泥河后湖生態農業園等32家百畝以上的農業精品園區,創建了一個國家級蔬菜生產標準園和2個省級蔬菜生產標準園。實現了食用菌產業有效轉型。食用菌生產發展從過去的平菇、金針菇發展到現在的冬蟲夏草等10個品種。農業園區建設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區農業特色產業已初具規模,形成了一批特色產業基地,正在加速形成“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農戶扶龍頭”的產業鏈。目前全區蔬菜瓜果種植面積達13.5萬畝,今年上半年全區蔬菜種植面積7.1萬畝,其中設施蔬菜面積2.8萬畝,產量17.4萬噸,產值5.62億元。
(通訊員 潘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