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田家庵區“調轉促”紀實
新常態下,縣區經濟單元如何實現轉型發展?淮南田家庵區走出了向內在要動力的品質發展之路,成為淮南市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的排頭兵。
理念變 變出新思路
思想解放的過程,是引領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田家庵區緊緊圍繞科學發展、轉型跨越的目標來推進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把轉型跨越作為解決諸多矛盾問題的根本舉措,作為加快全區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為此,區委、區政府堅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用解放思想來凝聚力量,在解放思想中提升發展水平。
該區突破傳統觀念壁壘和思維定勢的束縛,進一步對民營企業思想上放心放膽、工作上放手放腳、政策上放寬放活,切實在“鋪天蓋地”上求突破,激發全民創業激情,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新浪潮。在“頂天立地”上求質量,扶持一批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企業擔當領頭雁;在“破解難題”上求創新,著力掃清民營經濟在融資、政策、人才等方面的障礙,鼓勵民營資本投資新領域、激發創造力;在政策支持上,田家庵區制定出臺發展民營經濟和電子商務等政策,促進民營經濟加速發展;在環境營造上,全面推行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涉企收費清單制度,加快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體系。1至11月份,全區各類市場主體新開業登記4493戶。其中,私營企業開業1580戶,個體戶開業2913戶,均超額完成下達任務量。
產業轉 轉出新跨越
近年來,田家庵區把推動自主創新與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現代服務業結合起來,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全面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以科技創新驅動轉型。緊緊圍繞《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先后出臺了《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的若干規定》、《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田家庵區科技創新獎勵暫行辦法》,設立了“科技創新獎”,支持高校、科研機構來該區建立產學研合作機構。目前,該區90%以上的規上企業簽訂了產學研協議。區域內成立了“礦用安全儀器儀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礦用泵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淮南市汽車零部件精密鑄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淮南市無損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4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1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國家級、1家市級重點實驗室,2家國家級、7家省級、8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載體。一大批高新技術產品和高新技術產業,正在為該區經濟發展匯聚著強勁的內生動力,釋放著轉型新活力。
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和強大引擎,通過抓項目帶產業、靠項目調結構、用項目增總量。1至10月份,共引進項目45個,引進內資60.5億元,任務完成率93.1%;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2.2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43個省“861”項目完成投資42.8億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58.5%。全區新簽約1000萬元以上項目24個,總投資56.9億元,新開工1000萬元以上項目25個,總投資32.1億元。
催生服務業“百花競艷”。該區把服務業作為區域經濟最具潛力的增長點來抓,推進服務業集聚化、特色化、多元化發展。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推動商貿、餐飲、酒店等服務業特色化、品牌化、連鎖化和便利化,推進專業市場和商業中心建設,建成永安國際建材市場,打造龍湖中心、饕街等特色街區。積極拓展新領域、發展新業態,壯大金融服務、休閑旅游、體育產業、健康養老、家政服務、檢驗檢測、信息技術服務等重點產業。到2020年,服務業占經濟比重達60%,億元以上服務業企業達到20家。
民生樂 樂在新福祉
截至目前,全區民生投入1410萬元,占財政總支出的64%,23項民生工程中有18項提前完成全年任務,有5項按序時進度完成,17項為民辦實事項目也已完成。
該區積極實施學校校舍安全長效機制,利用市下達的城市教育附加作為校舍安全長效機制實施資金保障,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校舍維修標準由每平方米400元提高到600元,并制定長效機制項目管理辦法,強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投入2000余萬元,對全區老舊小區進行全方位改造;高度重視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將解決淮化周邊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列入全區重點民生工程督辦,陸續投入資金700萬元,通過新建自來水改造工程,徹底解決該區安成鎮8000余人飲水問題。沉甸甸的民生投入清單,在經濟下行壓力大,經濟增速放緩的新常態下尤顯彌足珍貴。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田家庵區將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結構深度調整為主線,以創新驅動為第一動力,以提質增效為中心,扎實推動經濟持續轉型發展。到2020年,全區三次產業結構和產業內部結構進一步優化,三產增加值占全市一半以上。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力爭達到60%,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力爭達到25%,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產值比達到3。
(安徽經濟報記者 陳大眾)
(《安徽經濟報》12月25日頭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