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時,要求安徽在中部崛起中闖出新路。淮南作為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城市,怎么辦?怎么干?市委、市政府經過深入思考認為,對淮南來說,就是要突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三去一降一補”的大文章,奮力在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中闖出新路,推動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圍繞調結構,加快推進去產能。淮南產業“一煤獨大”,只有堅持做精做優煤電化產業鏈、做大做強非煤產業群“雙輪驅動”,“加減乘除”一起做,才能從根本上破解資源型城市產業單一的困局。一是主動減量。重點支持協助淮南礦業、國投新集做好煤炭化解過剩產能、脫困升級、職工安置工作,做好地方小煤礦關閉的后續工作,穩妥處置“僵尸企業”。二是優化存量。推動調轉促“十大工程”落地生根,重點建設現代煤化工、軟件與信息服務、現代醫藥、煤機裝備制造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發展現代農業,加快培育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三是擴大增量。堅持創新引領,建設創新型城市,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淮南高新區、淮南經開區、淮南煤化工園區、壽縣新橋國際產業園區、鳳臺縣經濟開發區五大平臺,全力招商引資,開展項目攻堅年活動,推進項目落地,激活實體經濟。
圍繞穩市場,加快推進去庫存。繼續實行淮南市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意見,制定推進房地產去庫存實施意見,多措并舉消化庫存,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全市去商品房庫存400萬平方米。一是做好改革的文章。以滿足新市民為出發點,加強住房制度改革,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鼓勵農民進城購房。二是做好安置的文章。加大公租房分配入住力度,擴大公租房和住房公積金覆蓋面,今年保障安居工程一律采用貨幣化安置。三是做好調整的文章。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鼓勵房地產企業將庫存工業、商業地產改造為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將庫存商品房改造為電商用房、養老地產等,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圍繞防風險,加快推進去杠桿。防風險,要害是守住“底線”,關鍵在激活金融。一是在抓監管上下功夫。完善全口徑政府債務管理,嚴格控制新增債務規模和融資成本,建立以政府債券為主體的舉債融資機制,依法打擊非法集資。二是在建平臺上出實招。完善市建發集團、產發集團法人治理結構,落實“4321”政銀擔等政策,用足用活50億元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只要是有效益、能生產、需融資的工業企業都積極支持,將更多金融活水引向實體經濟。三是在促融資上見成效。培育扶持企業上市,2016年全市計劃新增掛牌(上市)企業6家以上,實現直接融資200億元,使企業在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中贏得商機、實現發展。
圍繞提效益,加快推進降成本。全面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打好減輕企業負擔的組合拳。一是精準幫扶、降本增效。開展市委常委、副市長精準幫扶擬上市(掛牌)企業和重點工業企業活動,加強規下升規上企業幫扶包保工作,幫助企業提高經營績效。抓住政策機遇,推進電力直接交易試點。二是落實政策、正稅清費。重點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特別是壟斷性中介服務收費,落實省、市、縣三級涉企收費清單制度,開展涉企收費專項督查。三是簡政放權、提高效率。銜接落實國務院、省政府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探索建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建設電子政務平臺,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圍繞增后勁,加快推進補短板。圍繞全面建成小康,堅持問題導向,確保補短板真正“補”在薄弱處、關鍵處、緊要處。一是補齊扶貧開發短板。把扶貧當作一項政治任務來抓,推進扶貧攻堅十大工程,堅持精準扶貧,因戶因人施策,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確保扶貧一個都不能少、一戶都不能落。二是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實施“提升老城區,主攻高新區(山南新區)”的城市發展戰略,建設美好家園。在交通方面,重點加快商合杭高鐵淮南段及3個站點、3座淮河大橋等建設,推進城市輕軌、102省道一級公路改造、瓦埠湖大橋、連接淮上淮河大橋與潘集區的城市外環建設,實施縣鄉村道路三年行動計劃。在城鄉方面,重點抓好城市老舊小區改造、美麗鄉村建設、采煤塌陷區綜合治理等工作。三是補齊發展環境短板。開展優化發展環境年活動,推進“六城同創”和土地、房地產、招投標、信訪、機關工作作風五大專項整治,完善城市宜居宜業功能,推動發展環境全面優化,為加快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注入新動力,開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局面。
(中共淮南市委書記 沈 強)
(《安徽日報》6月3日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