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淮南市新四軍研究會黨支部
距淮南市區東北十幾公里處,有片郁郁蔥蔥的山林。山林核心區花果山頂上,有塊赭黃色天然巨石,上書“新四軍精神永放光芒”九個大字。這片山林正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四軍紀念林”。
10多年前,這里還是亂石遍地、雜草叢生的山崗坡地。如今,這里已成為一處集紀念、教育、休閑于一體的旅游景區。是什么力量,讓這里發生了如此變化?是淮南市新四軍研究會黨支部的老黨員們,以“想盡千方百計、不惜千言萬語、不辭千辛萬苦”的氣魄和干勁,書寫了建設紀念林的奇跡。
“研究軍史,服務現實。”多年來,淮南市新四軍研究會黨支部組織老黨員們,身體力行地弘揚、傳承新四軍革命精神,為黨和政府做點拾遺補缺的事,堅持不懈地一干就是20多年。“四校一村又一林,為民服務步不停,連接線上忙協調,老少邊貧總關情”,是近年來該黨支部組織黨員所作貢獻的概括。
研究會老黨員多方努力,籌資300多萬元,先后興建了鳳臺縣焦崗湖畔“集賢小學”、楊村鄉港南小學、定遠縣朱家灣中心小學和淮南老年大學。其中,“集賢小學”解決了漁民子女長期存在的“上學難”問題。為幫助潘集區貧困村蘇咀村進行扶貧開發,黨支部多方尋求幫助,籌資100多萬元幫助改善了村里生產和生活條件。京福高速公路淮南連接線建設期間,施工中遇到許多問題,研究會的老黨員、老同志主動做起協調工作,甚至長期駐守工地幫助處理問題,從而保證了工程的順利進行。
為緬懷鐵軍功績,14年前,幾位年逾古稀的支部黨員、新四軍老戰士,胼手胝足,在荒岡禿嶺上建起65畝紀念林,一路一碑、一草一木,無不凝聚著他們的心血。在他們的感召下,淮南市機關單位和社會各界紛紛加入造林行列。迄今,紀念林已擴大至30多個綠化區,面積3000余畝,吸引成千上萬人參觀學習。紀念林景區先后被省、市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領導干部黨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成為“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
2014年,該黨支部被評為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今年6月,又被評為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安徽日報記者 黃永禮)
(《安徽日報》10月13日二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