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淮南11月24日電(記者 張 磊)11月23日,一場大雪讓淮南銀裝素裹,美不勝收。瑞雪兆豐年,麥子在雪的哺育下成長,“煤城”淮南也在培育著“創新”果實。
2014年,以煤立市的淮南遭遇了“寒冬”。當年GDP增速為負值,全省墊底。轉型成了擺在煤城人面前的必然選擇。
如何轉?淮南人認識清楚,必須擺脫“一煤獨大”,在非煤產業上做文章。只有牽住創新的牛鼻子,才能闖出轉型發展的新路子。
“推動淮南轉型發展,最關鍵的是要堅持創新引領,把創新作為切入點和發力點,把創新擺在全局發展的核心位置,使創新成為淮南最鮮明的特色、最強勁的動力。”淮南市委書記沈強在接受“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采訪團集中采訪時說。
嚴峻的形勢容不得半點遲疑。近兩年來,淮南轉型攻堅戰緊鑼密鼓向前推進,創新成果不斷涌現,轉型發展新局面已然展現。2015年GDP增速由負轉正,今年1至9月份,淮南GDP增長6.6%,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高于年初預期值。
11月23日,在淮南市“江淮云”產業平臺的安徽圖聯科技有限公司,曹鳳英興奮地對記者說,她近日又在新疆簽了一單。這位昔日的煤礦人,創建了自己的大數據公司,如今在“大數據”的海洋里掘起“金礦”,現在她的業務已覆蓋新疆全域。
曹鳳英的經歷正是淮南掘金“大數據”的一個縮影。今年8月,淮南大數據產業被確立為安徽省第二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已入駐企業近400家。淮南市先后與國家信息中心、貴陽市政府、科大訊飛、中興通訊、達實智能、中關村數海數據資產評估中心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大數據項目。
經省政府批準籌建的安徽大數據交易中心也在淮南加快推進,目前數據交易系統平臺已完成上線測試,阿里巴巴、騰訊、樂視、百度等12家知名企業已入駐中國移動數據中心;淮南與中國航天十二院合作,投資45億元建設的衛星綜合應用產業園、衛星綜合應用系統、航天體驗園等6個項目,已簽訂框架協議;與中興通訊合作,總投資13億元建設的中興華東大數據產業園項目即將開工;與阿里巴巴合作建設的1.2萬平方米酷河馬電子商務產業園項目,已注冊落地……淮南“大數據”產業戰鼓擂響,乘風起航。
在淮南,“創新”也賦予了傳統產業更多活力。在位于淮南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平安開誠公司,總經理劉立志操控的一臺消防機器人,轉身扭頭,揮臂自如。這個由該公司自主研發的機器人可以替代消防員,在危險時刻一顯身手。“公司成立之初,主要是研發生產與煤有關的礦井自動化、瓦斯治理等產品,近年來,通過產學研合作,我們在鞏固傳統產業的同時,大力培育智能機器人、節能控制等新興產業,讓企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劉立志說。
鳳臺縣桂集鄉村民王素蘋種了半輩子莊稼,若不是來到淮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工作,她怎么也不信黃瓜還能一年結果六次,栽一次管三年。這里利用無土栽培技術,打造溫室蔬菜工廠,依托智能玻璃日光溫室、無人機統防統治、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農業物聯網、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等形成了農業科技普及、科技探索體驗、觀光采摘為一體的現代農業觀光體驗區。旅游旺季時,游人如織。
為了讓更多創新開花結果,淮南市政府在政策和服務上拿出實招,加快構建由1個市級孵化器、3個園區孵化器、8個縣區孵化器組成的“1+3+8”的創新型孵化器體系,目前,“智慧谷”平臺已入駐企業22家,“江淮云”平臺已入駐企業126家。設立1億元天使投資基金,構建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臺。創新激勵機制,聚集各類人才,大力建設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目前分別建立7家和10家。與此同時,淮南設立50億元的調轉促產業引導基金,已投放20.5億元;設立40億元土地儲備基金,推進去產能工作。為大力扶持企業上市,在省政府每戶企業獎勵100萬元的基礎上,淮南對辦理備案登記的企業每戶獎勵50萬元、報證監會受理的獎勵100萬元、成功上市的再獎勵450萬元。
“創新為淮南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沈強表示,下一步,淮南將重點從創新產業、創新平臺、創新融資、創新政策、創新落實上發力,開創淮南轉型發展新局面。
(人民網11月24日頭條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