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條村道四通八達,成為引人入勝的“綠色長廊”,編織著希望的夢想;一座座農家小院干凈整潔、錯落有致,一股股文明新風撲面而來……
這一幅幅令人欣喜的嶄新圖景,是淮南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生動縮影。近年來,淮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美麗鄉村建設,并將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納入市委常委會和市政府的工作目標進行考核,強力推進,取得階段性成果。希望田野沐新風,美麗鄉村入畫來。
環境整治,設施提升,讓鄉村美起來
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惠及長遠的民生工程。想讓鄉村美起來,首先要讓鄉村干凈起來。環境整治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各縣區把環境整治作為突破口,大力開展垃圾污水處理、衛生改廁、綠化亮化、庭院美化等工作,整治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等現象,大大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通過整治,很多農村的水變清了、地變干凈了、道路變通暢了、村莊變漂亮了。在中心村的建設中,新建改建了一批村級為民服務中心、村民健身場所、文化站、衛生室等公共服務設施,加快了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步伐,農民生活質量不斷提升。
環境整治先行,基礎設施緊隨其后。該市共新建改建道路199公里、集貿市場27座、小廣場小游園94個、污水處理站33座、公廁173座、污水管網83公里,安裝路燈5968盞,植樹26.2萬余株,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農民精神面貌大為改觀。2015年度471個項目建成459個,2016年度490個項目建成371個,自主建設中心村和自然村環境整治同步推進,涌現出壽縣九龍村、鳳臺界東村、潘集架河鎮等一批建設進度快、標準高的美麗村鎮。
政府主導,群眾參與,共建美麗家園
美麗鄉村,不僅是鄉村美,更要鄉風美、群眾富裕。該市把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旅游業發展緊密結合,著力擴大“一村一品”覆蓋面,大力發展農業觀光、休閑采摘、農家樂等鄉村旅游業。深入開展文明戶、星級清潔家庭等評選活動,制定村規民約,引導農民破除陳規陋習,培育鄉村文明新風。花鼓燈、采蓮燈、小馬燈等傳統文化活動在一些鄉村重新興盛起來,廣場舞、健身操成為廣大農村婦女健身的新時尚。美麗鄉村建設,吹起了文明新風,集聚了農村人氣。
美麗鄉村建設,重在共建共享。上窯鎮馬崗村,是大通區較為偏遠的一個村。美麗鄉村衍生美麗意識,村民生活習慣悄然變化,文明素養不斷提升。“環境變美了,大家心情也好了。現在,群眾已經習慣了每天把生活垃圾整理好,送到附近的垃圾桶里。”馬崗村村民林工良說。附近的馬廟村是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村里建有文化廣場。閑暇之余,村民喜歡聚集在村莊小廣場上散步、聊天。“鄰居之間經常一塊坐著聊天,互相溝通交流,減少了很多矛盾,村民之間關系更加融洽了,村莊更加和諧了。”村民方華美感言。
美麗鄉村建設,政府主導,群眾參與。在資金投入上堅持政府主導,截至11月,全市共投入資金7.34億元,其中專項資金2.35億元,整合資金2.61億元,農民和社會各界投入2.38億元,有效保障了美麗鄉村建設。同時,隨著農民主體意識不斷增強,積極主動參與美麗鄉村建設。據不完全統計,1至11月,全市農民投入4014萬元參與建設。潘集區潘集鎮魏圩村農民企業家魏德龍投入150余萬元,帶動全村老少共建美麗家園。
美麗鄉村,奏響鄉村變奏曲。如今的淮南大地,美麗,彰顯在鄉村的每一個角落;幸福,洋溢在每一位農民的笑容里!(朱慶磊)
(新華網12月22日首頁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