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訊(記者 黃永禮)壽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大別山片區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3萬多人。壽縣舉全縣之力,下足“繡花功夫”,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五大發展行動計劃落地生根。
統籌規劃引領脫貧。壽縣抓住全國28個、全省唯一“多規合一”試點縣機遇,完成“十三五”總體規劃、脫貧攻堅規劃,統一編制了72個重點貧困村規劃。去年7月,建成了“多規合一”多部門聯合審批平臺,建設項目全過程實現網上審批,審批時間大大縮減,確保五大發展行動和脫貧攻堅項目早日投產達效。
發展產業是脫貧之本。壽縣率先在全省出臺了產業發展導則、特色種養補貼辦法,對貧困戶發展產業給予獎勵扶持,推行“龍頭企業+基地+貧困戶”發展新模式,2016年全縣脫貧人口中有1.18萬人發展特色種養業,占62.7%。同時,大力實施就業扶貧、電商扶貧、光伏扶貧,投入1.5億元的“互聯網+”產業園建成運營,投入4.2億元建設電商物流園,在建成72個重點貧困村光伏電站的基礎上,再融資1億元,5月底前將實現全縣270個村級光伏電站全覆蓋。
補短板,基礎設施先行。壽縣投資3.5億元完成農村道路暢通工程721公里,投資25億元的瓦埠湖大橋等6個PPP項目即將全面開工建設。先后融資3億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全面落實“河長制”,淮淠河綜合治理成效明顯,投資150億元的新橋國際產業園、投資40億元的壽縣蜀山現代產業園,發展勢頭強勁。
壽縣還積極創新機制促進脫貧,在全省率先出臺脫貧攻堅成效考核辦法,建立問責機制,實行精準識別終身追究制,對失職失責的單位主要負責人,嚴厲問責。堅持抓黨建促脫貧,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2016年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益2953萬元,全面消除了“空白村”,并榮獲“全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示范縣”稱號。
(《安徽日報》4月30日2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