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開赴敵后戰場,目前最有利“還在江蘇境內的茅山山脈”
新四軍如何抗日和生存發展?這是擺在我黨面前的一個重大問題。毛澤東運籌帷幄,將其布局在長江南北地區:一是“以皖南為中心,攻擊并準備攻擊南京、蕪湖、杭州、浙贛路與湖口之敵”;二是“以舒桐黃廣商固為中心,攻擊并準備攻擊占領三條鐵路及沿江之敵”;“陳毅支隊置于皖南,高敬亭支隊置于皖北”;三是“攻擊占領杭甬路及浙贛路之敵”、“準備攻擊占領沿江及南潯路之敵”、“占領平漢路南段之敵”、“平漢路中段之敵”、“以蘇魯為中心實行戰略鉗制”等。這些部署為剛組建的新四軍活動與發展指明了方向。不久,國民黨也指定了新四軍活動區域。即第1、2支隊在長江以南,蕪湖以東,高淳、溧水、金壇以北地區;第3支隊東起蕪湖、宣城,西至銅陵,南至青陽,北臨長江狹小地帶;第4支隊在皖中的淮南鐵路沿線一帶。
新四軍開赴敵后戰場,毛澤東首先把目光投向了江蘇茅山地區。茅山位于南京、鎮江、無錫側面敵后。毛澤東認為,新四軍進入茅山地區,既可達到抗日目的,又可脫離國民黨軍的控制,將來還可伺機北渡長江,深入蘇中、蘇北地區。在具體安排上,毛澤東致電項英、陳毅:“目前最有利于發展地區還在江蘇境內的茅山山脈,即以溧陽、溧水地區為中心,向著南京、鎮江、丹陽、金壇、宜興、長興、廣德線上之敵作戰,必能建立根據地,擴大四軍基地。如有兩個支隊,則至少以一個在茅山山脈,另一個則位于吳興、廣德、宣城之線以西策應”。4月28日,粟裕任司令員兼政委的偵察分隊從歙縣巖寺出發,先抵青陽,再達南陵、蕪湖,于5月22日抵江寧。陳毅率第1支隊于5月中旬出發,經茂林到高淳,于6月8日在溧水與粟裕會合。6月11日,粟裕偵察分隊在群眾幫助下,破壞了(南)京鎮(江)鐵路以阻滯日軍。17日,在鎮(江)句(容)公路韋崗處設伏,擊毀日汽車4輛,擊斃日少佐土井等13人、傷敵8人。江南新四軍初戰告捷。6月12日,陳毅率第1支隊與粟裕分手前往茅山。陳毅一到茅山就與政治部主任劉炎各帶2個連進行偵察活動,落實中央和軍部“站穩茅山”的決策部署。6月下旬,陳毅約見茅麓農林實驗場創辦人紀振綱開展統戰工作。6月底,陳毅聯系江南抗日自衛總團團長管文蔚聯合抗日。6月28日,陳毅1支隊和管文蔚抗日武裝聯手,在竹子崗伏擊日軍一個車隊。7月1日,用火攻法襲擊新豐車站,殲滅日軍一個小隊40多人、偽軍100多人。6月中旬,2支隊在羅忠毅、王集成率領下,從皖南挺進至蘇皖邊,粟裕歸隊指揮。8月22日,日軍從蕪湖等地集結重兵分8路企圖聚殲位于小丹陽的2支隊。粟裕率部神出鬼沒,斃傷敵50多人,以無一傷亡代價粉碎了敵人的聚殲計劃。到1939年春,第1、2支隊已先后建立起包括丹南、丹北、橫山、江句、句北、小丹陽等在內的茅山抗日游擊根據地。
第3支隊承擔軍部正面防務。1938年7月中旬,譚震林率第3支隊抵達青弋江西河鎮一線,收復了不久前國民黨軍丟失的紅楊樹前沿陣地。11月初"馬家園戰斗",日軍還沒見到新四軍人影就拖著100多具尸體撤出戰斗。1939年1月至12月,3支隊進行了4次繁昌保衛戰,打得日軍派遣軍總司令不得不哀鳴道:“國民黨軍乃是手下敗將,唯共產軍乃是皇軍之大敵”。繁昌保衛戰是“蕪湖失守以后最大的血戰”,屏障了皖南大后方的徽(州)屯(溪)重地。
四、高敬亭要“率部可沿皖山山脈進至蚌埠、徐州、合肥三點之間作戰”
高敬亭的第4支隊是新四軍人數最多的支隊,中央對其十分重視。1937年12月28日,毛澤東電告新四軍軍部,要求高敬亭“率部可沿皖山山脈進至蚌埠、徐州、合肥三點之間作戰”。1938年3月1日,高敬亭率第4支隊7團、9團、手槍團,由七里坪出發,8團隨后從確山竹溝出發,向敵后挺進。4月中旬,由支隊參謀長林維先、政治部主任戴季英率部進至皖中,展開于廬江、無為、舒城、桐城和巢縣地區。7團進至無為縣石澗埠一帶,8團進至巢縣沐集一帶,9團進至巢縣散兵一帶。而此時日軍一路燒殺淫掠,國民黨軍一路潰逃,正退往大別山之中。9團政委高志榮經過偵察,決定在巢縣蔣家河口一帶伏擊日軍。5月12日,“蔣家河口伏擊戰”打響,僅20分鐘就全殲日軍20多人,新四軍無一人傷亡。新四軍抗日首戰成功,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震驚了患有“恐日病”的國民黨軍隊,激發了皖中敵后人民的抗戰熱情。不久,日軍集結重兵西犯武漢。高敬亭指揮4支隊接連在舒(城)桐(城)、廬(江)無(為)地區,取得了大關、小關、范家崗、椿樹崗、大杵街、棋盤嶺等戰斗的勝利,有力地配合了武漢保衛戰的戰略任務。據不完全統計,僅9、10月,4支隊在安(慶)合(肥)公路伏擊敵運輸車隊18次,擊毀汽車179輛,斃傷敵560多人,俘3人以及一批軍用物資。同時擴大了根據地,隊伍發展到8千多人。
為抓住時機發展皖東,毛澤東要求高敬亭率部繼續“東進”,創建皖東抗日根據地。由于高敬亭意在舒、桐、廬一帶建立根據地,對東進不積極。12月中旬,根據中央指示,軍部派參謀長張云逸來到舒城東湯池。1939年2月,張云逸直接率4支隊周駿鳴的8團和李世農、張愷帆的江北游擊縱隊,去開辟皖東根據地。3月,毛澤東針對項英反對創建皖東抗日根據地的錯誤主張,全面調整了新四軍抗戰總體部署,設立新四軍江北指揮部。4月底,葉挺親率鄧子恢、羅炳輝、賴傳珠等從皖南到江北。5月5日,江北指揮部在舒城東湯池成立。5月9日,葉挺、張云逸、鄧子恢赴舒城西港,敦促高敬亭率部東進,但高敬亭對中央的決定仍有抵觸行為。6月15日,中共中央致電江北指揮部,撤銷高敬亭的第4支隊司令員職務,另從延安派原紅15軍團軍團長徐海東接任第4支隊司令員職務。6月24日,32歲的高敬亭在肥東青龍廠被殺。
五、“華中亦為聯系華北、華南之樞紐”,“是我黨發展武裝力量的主要地域”
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指出:“華中是我黨發展武裝力量的主要地域,并在戰略上華中亦為聯系華北、華南之樞紐,關系整個抗戰前途甚大”。
1938年年初,中央派八路軍參謀處處長駐晉辦事處主任彭雪楓前往竹溝,加強河南省委的工作。3、4月,彭雪楓收編安永祥、段水祥兩股較大的土匪武裝,編入周駿鳴、林凱的第8團,后開赴皖東前線。9月中旬,毛澤東電示彭雪楓:“盡快組織部隊,先行開展豫東敵后游擊戰爭”,并批準他和吳芝圃、張震、蕭望東等9人組成黨政軍委員會,同時成立新四軍游擊支隊,彭雪楓為司令,張震為參謀長。10月24日,游擊支隊開赴豫東敵后。27日,在宿營地竇樓與日軍發生戰斗,僅半小時殲敵10多人并繳獲了部分彈藥和軍運物資,這是游擊支隊豫東敵后的“處女戰”。“竇樓戰斗”打擊了豫東日軍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中原人民的抗日斗志。此后,游擊支隊轉戰于鹿邑與睢(縣)杞(縣)太(康)地區。1939年2月,游擊支隊抵達永城,提出向夏邑、亳縣、蕭縣、宿縣等地發展,建立豫皖蘇根據地。4月,彭雪楓率部進軍蒙城、鳳臺、懷遠、蚌埠地區,一年時間斃傷俘日偽軍1800多人,支隊力量發展了8倍。“淮上”根據地與蕭(縣)永(城)根據地連成一片,為“發展華中”作出了突出貢獻。
1938年11月,中央派原紅9軍團長、在歷次反“圍剿”作戰和長征中功勛卓著的戰將羅炳輝到新四軍工作。1939年6、7月,在周駿鳴、林凱的第8團基礎上組建了新四軍第5支隊,羅炳輝任司令員,郭述申任政委。8月,5支隊越過津浦鐵路向東挺進。進入津浦路東后,各團分守于六合、盱(眙)嘉(山)、來安、揚州等地區,并進行穿插作戰。9月3日,“來安城戰斗”斃敵100多人,首戰告捷。受到皖東人民的熱烈擁護。10月,建立了以來安半塔為中心的津浦路東抗日根據地。
1939年12月上旬,劉少奇、徐海東到達定遠藕塘。中旬,在滁縣、定遠交界處的瓦屋薛村召開中原局會議。劉少奇指出,長江以北的新四軍發展方向不是向北,不是向西,更不是向南,而是按照中央的戰略意圖向東發展。不久,中央書記處指示新四軍:“整個江北的新四軍應從安慶、合肥、懷遠、永城、夏邑之線起,廣泛猛烈地向東發展,一直發展到海邊去,不到海邊絕不停止”。
與此同時,第4支隊開辟了以藕塘為中心的津浦路西根據地。12月底,在司令員徐海東的指揮下,以第7、9兩團為主力,取得了“周家崗戰斗”的勝利。新四軍在津浦路西站穩了腳跟,為創建淮南抗日根據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未完待續)
(袁興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