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天氣炎熱,今年62歲的馮根銀每天都去淮南市八公山區山王鎮南塘水庫轉轉,隨時準備營救落水者,12年來他救起30名溺水者。
“義務救生員”,隨時準備營救落水者
7月12日中午1點多,熱辣的太陽炙烤大地,樹上的知了叫個不停。在南塘水庫岸邊,出現一個熟悉的身影。“注意安全,生命只有一次。”這位滿頭大汗的老伯,不停地和下水游泳的陌生人“打招呼”。
馮根銀是淮南市八公山區山王鎮勝利小區居民,是游泳愛好者。自從12年前他從煤礦上退休以后,就天天去家附近的南塘水庫轉轉,當起“義務救生員”。
2013年8月26日清晨,馮根銀剛游泳結束,上岸穿衣服準備回家時,一陣急促的呼救聲“扯住”了馮根銀的腳步。“我當時看到水邊有個紅色的飛盤,我就下去想撈起來,沒想到踩到稀泥,一下子就滑到水庫里了。”小學五年級學生胡影說。
馮根銀循聲望去,只見水中有兩只小手不停地拍打著水面,一個人影在漩渦中半沉半浮、時隱時現。他一個箭步跳進水中,游向有人影的漩渦,孩子仿佛抓住救命稻草,緊緊抓住馮根銀往水里按,老馮被嗆得無法呼吸。關鍵時刻,馮根銀咬緊牙關,憑借嫻熟的水性,連拖帶拽將孩子救到岸邊。
有一次,老馮因為牙疼,連續3天沒去水庫看護,第三天下午一名16歲男孩在南塘水庫溺水身亡。“如果我當時在場看護,這個孩子一定不會出事。”老馮聽到這個消息,他難過得掉了淚。從那以后,老馮早晚各去一趟水庫。
“生命守護員”,一次游泳他救了三個人
“水中救人,一定要從后面入手托起溺水者,萬萬不可正面接觸。”一說到如何水中救人,老馮眼中有光,胸有成竹。他告訴記者,2013年夏天他救了5人,2014年救了4人,2015年救了3人,2016年救了1人……據不完全統計,這么多年來,老馮一共救了30名溺水者。
從水中把溺水者拖拽上來,每次救人都是和時間賽跑,都是與危險相伴。
2015年7月20日,老馮到泉山水庫去游泳,剛剛下水不久便聽到有人喊“救命”。只見離他二三十米遠的地方,兩個人在水中上上下下撲騰,相互撕扯快要沉入水底。老馮趕緊游到他們身后,把他們從死亡的邊緣救回來。剛把兩人救上岸,又聽到有人喊“救命啊”,老馮二話沒說,拖著疲憊的身體一個猛子扎進水里,拼盡全身力氣,把一個女孩從水底撈起。
“那天連續救了三個人,體力不支,救第三個人的時候,我差點被拽入水底,現在想想確實后怕。”老馮紅了眼圈說。
雖然老馮水性很好,但畢竟年事已高,有時難免會力不從心。“我爸是60多歲的老人了,而且患過腫瘤做過一次手術,我很擔心他總是一個人去救人。”兒子馮濤說。他從小跟著爸爸學游泳,也跟著爸爸一起救人,了解水下救人瞬息萬變,險象叢生。
2008年,老馮被查出患有腎上腺腫瘤,在“鬼門關”走了一遭后,他堅定了一個信念:既然自己有了“第二次生命”,就要去盡力挽救更多的生命。
“安全宣傳員”,志愿者服務隊捧起“接力棒”
“我救人,不圖回報!”老馮說。在他家的客廳墻上,有兩面寫有“見義勇為·品德高尚”字樣的錦旗,這都是被救者和家屬送給他的。
2013年7月25日,家里突然到訪兩位陌生男子,其中一位陶姓男子緊緊抱著老馮的手,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原來,前兩天他們在南塘水庫游泳時突然腿抽筋,老馮看到后立刻跳進水庫將兩人救上岸。后來,120醫護人員趕到后,老馮幫忙抬擔架,翻過一個小山頭才將陶先生送到救護車上。
“這是10萬元,感謝您出手相救,要不然我們早就葬身水庫了。”陶老板為感謝馮根銀的救命之恩,特意送給他10萬元“感謝費”,被老馮當場婉言謝絕。
馮根銀從小就喜愛游泳,從13歲時第一次救起溺水者,至今已救過多人,從未收過任何人的“感謝費”。“能在水里救人,能為社會做點貢獻,我感到很光榮。”馮根銀說,相信面對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大家都會情不自禁地伸出援手。
令老馮感到欣慰的是,前不久“馮根銀志愿服務隊”成立了。“我們要向老馮一樣,盡己所能,不計報酬,為廣大群眾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志愿者蔣志說。酷暑已至,志愿者們經常在南塘水庫開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宣傳,防范暑假溺水事故的發生。
“珍愛生命,謹防溺水”的喇叭聲,時常回蕩在南塘水庫的上空......
(安徽日報記者 張 岳)
(《安徽日報》7月24日二版頭條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