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因煤而興,素有“中國能源之都”“華東工業糧倉”的稱號。然而,隨著新一輪產業變革的來臨,淮南市卻由于產業結構過于單一而遭遇發展困局。近年來,淮南市突出下好創新先手棋,以建設安徽省大數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為契機,將大數據產業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重要的發展方向和重要支撐領域,培育轉型新動能,奮力突破發展困局。
搶先布局打造大數據產業高地
9月15日,記者走進位于淮南市高新區的中國移動(安徽)數據中心的機房,一排排高大的黑色機架運行穩定。“這里是數據倉庫,國內的很多互聯網公司都將自己的數據存儲在這里。”中國移動(安徽)數據中心運維室經理程炎向記者介紹。
記者看到,每一個機架上都貼有一個藍色卡片,上面標明了機架的行列序號和客戶名稱,引人注意的是,很多藍色卡片上標有騰訊、百度、阿里巴巴、搜狐等國內互聯網巨頭公司的名字。“網民看過的一個騰訊視頻,瀏覽的一個淘寶網頁,其數據緩存就可能存儲在這里的一個機架。”程炎介紹。
據介紹,自從2016年5月運營以來,中移動(安徽)數據中心一期6600個機架已經投用。中心全部建成后,將具備2萬個機架的托管能力,超過2萬G的互聯網寬帶出口,將孵化200家互聯網企業,吸引超過2000家互聯網企業入駐,屆時,形成立足安徽、輻射華東、影響全國的數據服務格局。
從“華東工業糧倉”到華東大數據存儲中心,折射出淮南在資源型城市轉型之路上的不懈探索。隨著新一輪產業大變革的來臨,產業結構單一,經濟發展后續乏力,愈發顯示出淮南對新興產業的需求。“只有擺脫對自然資源的依賴,才能催生新的經濟業態,優化經濟結構,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淮南市大數據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
作為轉型升級的突破口,以大數據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成為淮南市三大主導產業之一,加快大數據產業發展布局,也是淮南為實現經濟穩定快速發展作出的戰略選擇。
事實上,早在2011年,淮南就提出了“云海戰略”,在全國率先將云計算納入城市發展戰略;2013年初,淮南又被列入第一批智慧城市試點;2015年,淮南與貴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積極借鑒貴陽在大數據產業基地建設方面的經驗,探索建立具有鮮明特色的大數據跨區域產業協同發展模式;2016年,淮南市獲批全省大數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經過多年的持續厚植,淮南大數據產業高地的效應逐漸凸顯。
做足保障配套措施延伸產業鏈
“淮南擁有11個發電站,電力資源優厚,同時土地資源富余,土地成本低,再加上境內水資源豐富,可以為數據中心中央水冷空調系統提供充足水源,這些優勢都能保障數據中心長期穩定地運營。”程炎向記者介紹,成本與資源優勢,是中移動(安徽)數據中心落戶淮南的重要原因。
其實,中移動(安徽)數據中心選擇淮南,也是看中了當地優厚的政策福利。為了緩解企業的壓力,淮南市相關部門與電力部門積極協調,決定在電價上給予數據中心優惠。“市場價一度電0.76元,給我們的定價是一度電0.48元,僅這一項每年就能幫助我們節省幾千萬元的成本。”數據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為了支撐大數據產業發展,淮南市在各類要素供給上很是給力,除了出臺多項促進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還先后設立50億元產業發展引導資金、2億元的大數據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1億元天使投資基金,真金白銀扶持大數據產業鏈關鍵環節重點項目。“公司5000多平方米的辦公場地免租使用,稅收由園區統一打包繳納。”在江淮云平臺,安徽中意之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除了政策上的有力引導,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大數據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強有力的人才保障。為此,淮南市在淮南師范學院和安徽理工大學設立大數據學院,每年定向培養大數據人才500人。同時與合肥工業大學等院校共同建設安徽數據科學重點實驗室,吸引大數據領軍人才、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形成每年萬人次的互聯網、大數據人才培訓能力,為大數據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動力。
立足應用激發能源城發展活力
“公司能夠同步共享安徽省知識產權局專利數據中心的數據資源,還與新加坡的公司合作,與105個國家建立了專利信息共享機制,能夠查閱到上述國家的專利數據文獻。”9月15日,在淮南市江淮云產業平臺,安徽冠東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東海正在帶領員工進行一項名為“微納米氣泡發生機”的產品專利信息分析。
2016年,冠東科技入駐江淮云平臺,憑借其龐大的國內外專利數據庫資源和強大的專利信息分析能力,公司很快獲得了100多家企業的訂單需求,幫助客戶實現專利產品100多個案例。“我們通過專業專利信息大數據分析技術,很容易找到技術發展的進化路徑,從而為企業指導有效的創新研發方向,助推企業實現技術革新。”陳東海介紹,有了專利大數據的支撐,企業能夠縮短50%的研發時間,降低一半的研發成本。
立足于應用,大數據產業才會發揮其應有的產業效應。為了加快孵化相關企業,促進技術實現轉化,淮南市先后建設了7.1萬平方米的江淮云平臺、9.6萬平方米的智慧谷平臺,目前兩大平臺已注冊入駐企業超300家,包括阿里巴巴、科大訊飛、中國鐵塔淮南分公司、北京數海科技、中意之旅、圖聯科技、鄉妹子電商等企業。
據悉,江淮云平臺自2014年9月投入試運營以來,實現銷售收入超30億元。此外,淮南已吸引200余家大數據關聯企業落戶,18個項目申報國家發改委大數據重大工程,進入3年滾動計劃項目庫。
而在2016年4月,淮南市與中關村數海數據資產評估中心合作建設、總投資1.2億元的安徽大數據交易中心正式上線。主要提供數據的確權登記、評估、交易等服務,推動數據資源化、資源資產化、數據證券化、資產可交易。“數據交易中心具有強大的帶動效應,對數據進行采集、確權、清洗、定價、整合、交易,是大數據領域最前沿的業態,解決的是數據資產確權與估值問題,為交易掃平障礙。”淮南市大數據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
記者手記
新“火力”新發展
淮南原本動能強勁的煤炭資源頓失“火力”,“一煤獨大”的產業短板顯露。
危中尋機,謀定后動。淮南市下好創新先手棋,依托電力充足、土地成本低、水資源豐富等優勢,找到了新“火力”。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新,從點到面,新路越探越明。江淮云、智慧谷兩大產業平臺建成運營,中國鐵塔、科大訊飛等業內巨頭不斷集聚,產業鏈條越來越完善。大數據產業正朝著淮南的主導產業地位邁進,將為淮南的經濟發展創造全新動能。
(安徽日報記者 范孝東 夏勝為)
(《安徽日報》9月18日一版報道)
(本網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