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有個從軍夢,雖未成真,但卻夢伴至今,欣然不已。我的從軍夢,是從我的叔叔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的。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叔叔參軍離家前的晚上,我在叔叔的懷里美美地睡了一覺。天亮后,叔叔給我穿衣,逗著我玩,叔叔的喜悅情態至今難忘。早飯剛罷,家門前燃響了鞭炮,嗩吶鑼鼓齊鳴,叔叔胸前戴著大紅花,騎上棗紅色的高頭大馬,在鄉親們的歡送中離開了家。我高興的手舞足蹈,跑前跑后,心兒也隨著叔叔去了遠方。從此,我家的門楣掛上了“軍屬光榮”的紅匾額,還經常收到叔叔的來信。信封上熟悉的字跡、“免費信件”的三角形郵戳、部隊駐地和番號,令我們全家人感到無比親切和自豪。我立志長大了要像叔叔一樣去當兵。
五歲那年的冬天,我隨爺爺去部隊看叔叔,我第一次乘坐了火車、輪船,跨過了淮河、長江,走進了火熱的軍營。部隊的一切讓我感到無比新鮮和興奮。時而登上叔叔開的卡車駕駛室按喇叭,轉臉又去摸摸被擦的錚亮的槍,叔叔的戰友們不時親切地喊我“小鬼”,逗我玩耍,真是快樂。訓練場上斬釘截鐵的口令、干脆利索的動作和那每餐開飯時飯堂前排隊唱歌的陣勢,氣沖霄漢,讓我熱血沸騰。回到村子里,我把部隊的見聞和感受一遍又一遍地講給小伙伴們聽,望著他們入迷的神態和羨慕的目光,我儼然有了軍屬的光榮和軍人般的感覺。
小學六年級的時候,趕上了文革時期,很快許多中學生成了“紅衛兵”。年幼兒的我雖然不知道紅衛兵是干啥的,但因為他們戴的紅袖章上有個“兵”字,加之時而還有不少紅衛兵穿著綠軍裝,自己就認為他們是很快可能成為軍人的人,很是羨慕他們和他們穿的綠軍裝。由于年紀小,參加不了紅衛兵,卻也高興地掛上了紅小兵的胸牌,并還曾把一位同學經其哥哥同意帶到學校的軍帽借戴了一個中午。母親知道我的心愿,竟想方設法弄了塊白布染成了軍綠色,請人縫紉一件上衣軍裝,因布料不充裕,為了節省兩個口袋,做了一件戰士服,讓我美的不得了,仿若參了軍般地快樂。
因為有從軍夢,學唱軍歌、聽革命戰斗故事成了我的最愛。漸漸地我還學著用紙張、泥巴、木頭和鐵條等材料制作成手槍的形狀,涂上鉛筆粉末等顏料,挺逼真的。把手槍別在腰里,經常與小伙伴們組織幾次戰斗,沖鋒廝殺一番,一旦獲勝,歡呼雀躍,好一派軍人氣概,很是過癮。有時晚上常常與小伙伴們跑很遠的路去看軍事題材的電影,偶爾跑趟空,也無怨無悔,還美其名曰看了場《戰斗英雄白跑路》。隨著漸漸長大,邱少云、黃繼光、雷鋒、王杰、歐陽海等英雄成為我心中的一座座豐碑。知道了解放軍是戰無不勝的軍隊,是一所革命的大熔爐、大學校。是男兒就應該從軍報國。我的從軍夢想與日俱增,但由于各種機緣的不巧,我多次與參軍入伍失之交臂。
雖然我沒能成為一名軍人,但曾經的從軍夢卻像一朵在我心中盛開的的蓮花,神圣而芬芳。在后來的歲月里,學軍、愛軍、擁軍成為我由衷的情感和自覺習慣。我參加了基層的民兵組織,摸到了真槍,接觸了隊列、步伐和射擊;我從村里的老八路軍戰士那里學會了打背包,知道了自扛槍那天起就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聽黨指揮,永往直前;我從當兵的親友那學到了部隊的紀律作風和常識要求;我支持兩位弟弟入伍當兵,我與妻子承擔起家庭的責任,讓他們安心在部隊服役,并教育和勉勵他們立志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軍人。
參加工作其間,凡是涉及到部隊建設和擁軍的事,都能勇于擔當,主動履職。有條件的盡快辦,條件暫不具備的創造條件也要盡力辦。與部隊的同志和轉業到地方的同志合作共事,我總是多幾分尊崇和理解,總是能注重發現他們在部隊訓練有素的作風特點,學習他們的長處,較好地形成合力完成任務。由于有從軍夢,每當談起軍隊、軍人和軍事,總會興趣盎然;平時工作中習慣于部隊雷厲風行的作風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日常為人處事奉守坦率真誠的情懷。在不知不覺中,不少初識的同志常常認為我曾經是軍人,許多當過兵的同志常常把我當成戰友、朋友和兄弟。從這個情感層面上來說,此生雖未從軍,但因擁有從軍夢,我的生活豐富了不少,我的人生踏實了許多。
軍隊是國家久安的長城,是人民幸福的保證。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強調要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的軍隊。全國為之振奮,全軍士氣高昂,我的從軍夢也依然美好如初,絢麗而飛揚!
(蘇西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