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供電公司開創新時代電力事業發展新局面
當前,淮南供電公司把學習和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公司的首要任務,領導干部率先垂范,組織黨委中心組學習會議、黨支部書記例會,原汁原味學習報告原文,組織開展一系列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推動職工群眾深入學習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立足本職崗位思考工作新思路新舉措,開創新時代電力事業發展新局面。
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服務的轉變
在淮南供電公司新構建的一體化搶修平臺前,記者深切體會到科技帶來的美好。
“以前用戶要撥打維修電話我們才能過去檢修,現在往往用戶還沒發現家里停電,我們的客戶經理就已經打電話告知用戶維修方案了。”采訪時,配電搶修信息專責王瑩感觸很深,“現在我們坐在電腦前就基本可以研判出用戶家里是什么原因停電!
配網搶修指揮中心主任徐振向記者介紹,2017年以來,淮南供電公司整合成立配網搶修指揮中心,實行虛擬機構、實體運作的一體化搶修指揮。
同時,搶修指揮中心堅持深度融合,精準指揮,高效搶修。首端業務融合,通過95598遠程工作站、配網搶修指揮與配網調度信息共享,實現快速研判、主動搶修。末端業務融合,通過營銷與配電搶修業務對接,實現一張工單、一支隊伍、一次現場。根據不同類型工單處理時限的不同,劃分3個時間節點,實行三級督辦閉環管理,有效防范因超時導致的客戶投訴,全面提升搶修、服務、調度等各項業務水平。
創新是永不停歇的追求
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創新先鋒翁東波自豪地告訴記者,2015年8月成立的創客空間已經成為培養青年職工,發揮創新、創作能力的最佳場所。一到周末,這里就聚集了不少熱愛創新的青年職工,大家一起交流、研發,學習的氛圍相當濃厚。
說起團隊的創新成果,翁東波是如數家珍。他向記者介紹了他的創新成果——電表箱運行監測云服務。電表箱門是保障居民安全用電的“屏障”。但由于各種原因,全國每年都有因電表箱外殼帶電導致人員觸電傷亡事件,同時國內98%以上的竊電都是通過異常開啟電表箱進行的,竊電查處存在取證困難和發現時間長的問題,開表箱私拉亂接,給電網和人身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翁東波他們利用阿里云平臺構建監測網,通過Web端和移動終端對表箱數據和現場狀態進行實時監控,包括箱門開啟情況、開啟人身份識別、外殼帶電。
目前電表箱運行監測云服務已在淮南地區推廣300套,運行正常,性能穩定,能及時獲知電表箱帶電、異常開啟和外界干擾情況,并實現對現場電能計量設備的防竊電管理及取證,提高了安全效益,遏制了竊電行為,成果將在安徽省電力公司做全面推廣。
創客空間成立兩年多來,涌現了一批批技術成果,省部級及以上表彰QC成果6項。承擔各類課題,課題來源包括省控、自控、技能公關等5方面,其中獲得省公司及以上表彰14項,取得專利授權42項,其中發明專利14項,發表論文12篇,其中EI收錄2篇。
用戶滿意就是對我們最大的褒獎
在記者眼里,80后電力工人、首屆“淮南工匠”獲得者汪敏是一個開朗、熱情、充滿正能量的美麗女性,但公司的同事卻稱呼她為“女漢子”。因為汪敏所在的變電運檢室擔負著淮南供電公司14座220千伏、28座110千伏和61座35千伏變電站檢修及技術改造、日常維護等工作。
“為了不影響白天用戶的正常使用,我們對變電所的檢修往往安排在晚上,連續的工作已經習以為常,但是冬天的夜晚,一整夜的工作幾乎能把人凍僵了!闭f這話時,汪敏始終帶著有點苦澀的笑容。
近年來,淮南供電公司深化“互聯網+”服務應用,實現了市縣所有供電營業廳免費無線上網服務全覆蓋,推廣“網上營業廳”、“掌上電力APP”、“電E寶”等新型服務手段,上線供電服務微信公眾號,多措并舉提升客戶體驗。積極響應國家“互聯網+”服務要求,推出智能用電業務,加強供電企業和用戶間的信息交互,優化智能電表的普及應用,實現“充值用電、智能查詢”的用電服務模式,搭建一個可以讓客戶用手機查詢家庭用電情況的平臺,從而充分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目前,淮南供電公司已在全市推廣智能用電客戶20余萬戶。
(記者 周瑩瑩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