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下午,淮南市謝家集區李郢孜鎮新河村薛氏食用菌合作社的蘑菇大棚里,農民兄弟正在忙著采摘、外運新鮮蘑菇,繁忙的景象讓記者感受到了寒冬中的陣陣暖意。
“我們合作社是2012年成立的,有5家本村的農戶參加了合作社,F有50多個蘑菇大棚,占地3.33公頃左右,F在是蘑菇銷售的旺季,每天產出蘑菇500多公斤,主要銷往合肥、淮南的各大農貿市場和超市,一天能賣4000多元!焙献魃缟玳L薛敬虎告訴記者說,“合作社每年忙的時節要雇用周邊村民60多人,現在還有好多村民來這里學技術。今年我們計劃再流轉10公頃土地擴建大棚,并且和農村電商合作進一步擴大銷售。”
正在忙碌著的村民孫再平則告訴記者,他這些年一直在合作社里幫工,積累了不少蘑菇種植經驗,平時幫著合作社做做技術指導,一年工資收入就有2.3萬元,自己家里還有0.6公頃的土地種點糧食,一年收入有3萬多元。
“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為目標,五年來,淮南市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農業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讓農民兄弟的錢包真正鼓了起來。”淮南市農業部門負責同志告訴記者說:“預計2017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將達到11716元,較2012年的7052元,增長66.1%,年均遞增11%,高于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增長幅度,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壽縣劃歸淮南市管轄以來的三年,淮南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0.6%,糧食總產量年均增長2.0%,肉類總產量年均增長1.4%,禽蛋產量年均增長3%,水產品產量年均增長3.2%,蔬菜產量年均增長5.1%。圍繞豆制品、瓜菜、草莓、葡萄、食用菌等優勢主導產業,淮南建成國家級農業科技園1個、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4個。創建省級標準化示范區10個,創建國家級蔬菜標準園4個。18個健康養殖示范場獲農業部認定,創建省級以上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28個,畜禽規模養殖比重達74%以上。淮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迅速,全市經工商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3381個。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近2100家,耕地托管服務面積近120萬畝,從事農業服務業的專業農民近5萬人。全市土地流轉面積172萬畝,占農戶承包經營土地面積的48.5%。同時,淮南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282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46家。初步形成了壽縣新橋國際產業園、壽縣工業園、鳳臺糧食加工、潘集食品加工、大通農產品加工、毛集農產品加工、八公山-謝家集豆制品加工等7大園區集聚聯動發展態勢。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蓬勃發展,從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50家,2017年預計實現線上交易額2億元。
淮南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科學制定發展目標,拿出了讓農民兄弟錢包更“豐滿”的具體舉措。
采訪中,淮南市農委負責同志告訴記者,未來五年,淮南將繼續創建糧食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示范村、綠色增產示范家庭農場和蔬菜標準園。擴大規模化養殖規模,積極發展漁業綠色健康養殖,重點推進湖泊增殖友好型漁業、池塘標準化健康養殖、沉陷區生態漁業、稻田生態種養。推進農產品加工業集群集聚,加快壽縣、鳳臺縣、潘集區農產品加工業園和謝家集區農產品物流園等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步伐。創新“互聯網+農業”,組織引導企業開展電子商務對接和互聯網銷售,拓寬銷售渠道、增加銷售收入。多渠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勵農民和返鄉務工人員創業創新。
(韓 暢 蘇 強 柏發濤)
(人民網1月15日首頁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