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淮南市高度重視教育事業,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補短板、促公平、提質量,教育發展取得了新的成績。盤點和回眸這五年來淮南教育,令人感慨感奮。悉數5年的風雨歷程,似乎多了些運籌與謀略,多了些溫馨與關注,多了些深邃與自省。
運籌,描繪未來幾年教育發展和諧藍圖
這5年來,是淮南教育的思考之年,運籌之年。5年來,多個關于教育科學、均衡、和諧發展的文件、政策出臺,無數次的調研、論證,多個描畫未來幾年教育和諧發展的文件躍然紙面。
【新聞回放】《淮南市全面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實施方案(2014-2018)》出臺。要求在義務教育公辦學校中,以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為主,兼顧城市和縣鎮義務教育薄弱學校。經過五年努力,使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舍和設施設備實現四個基本目標,即,學校教室、桌椅、圖書、實驗儀器、運動場等教學設施滿足基本教學需要;學校宿舍、床位、廁所、食堂、飲水等生活設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留守兒童學習和寄宿需要得到基本滿足,村小學和教學點能夠正常運轉;城鎮超大班額現象基本消除。——摘自2014年6月20日《淮南日報》
2014年,中央決定啟動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簡稱“全面改薄”),淮南市緊抓機遇,實施“全面改薄”項目。目前全市累計共實施校舍建設類項目581個,資金總投入4.2億元。中小學校寬帶接入率、校園網建有率、網絡暢通比例均達到100%,班級多媒體配備率達99%以上,促進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新聞回放】建立市、縣(區)兩級政府教育投入增長監測、公告、考核制度,將每年教育經費統計數據分析的結果運用到縣區教育工作督導考核中,將教育投入增長達標納入各縣區黨政領導的目標考核。——摘自2015年4月6日《淮南日報》
淮南市不斷加大教育經費投入,早在《淮南教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就已經明確提出:“各級政府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統籌各項收入,把教育作為財政支出重點領域予以優先保障,保證教育財政撥款增長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近年來,全市教育投入資金逐年增長,2013-2016年,全市教育發展總投入146億元。2016年,普通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支出較2012年分別增長35.7%、68.8%、10.8%;職業高中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支出較2012年增長112%。
發展,步伐依然矯健敏捷
發展是硬道理,也是教育永恒的主題。
如下幾組數字也許是個很好的注釋。
實施兩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五年來新建幼兒園58所、改擴建幼兒園33所,農村學前教育“一鎮一園”覆蓋率100%,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2.1%,提前完成全省2020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80%的目標。
全市適齡兒童入學率保持在99%以上,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5.2%。全市所轄縣區全部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評估認定,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全覆蓋。
實施百名中小學名校長培養工程、百名農村中小學校長助力提升工程,培養了100名名校長,120名農村校長,造就了一批專家型校長和農村教育的帶頭人。
淮南市被教育部命名為首批20個“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區”之一。淮南一中、淮師附小被國家教育部認定并命名首批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
關注,播一份關愛,多一份溫暖
關注民生,體現溫暖,始終是淮南教育的又一亮點。5年來,淮南教育改革發展的成就不僅僅體現在一份份數據與圖表中,更體現在每一張真切的笑臉上。
【新聞回放】“以前的校園內道路未硬化,雨天泥濘不堪,廁所破舊,辦公條件簡陋,僅有3臺辦公電腦,現在每個班級配置了‘班班通’多媒體設備,每個教師辦公室配備一臺電腦。學校開足開齊了以前因條件限制開不起來的所有課程,老師們的干勁都更足了。”方樓小學校長謝中喜笑了。——摘自2015年12月15日《淮南日報》
“原來中午經常饃饃就開水,現在每天都有米飯、有蔬菜、有肉吃!”吃到熱乎乎的營養午餐,壽縣炎劉鎮廣巖小學的小學生笑了。 ——摘自2015年6月27日《淮南日報》
“職業學校可以升學,也可以就業,我想3年后去大學深造。”談及中職學校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淮南職教中心學生陳輝笑了。 ——摘自2016年6月6日《淮南日報》
淮南市全力實施民生教育,2016年淮南市教育民生工程工作全省第一。
【新聞回放】“王立光是大通區曹店中心學校教師,自1984年走上三尺講臺以來,他始終堅守在農村教育第一線。如今,這位常年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農村教師,每月都可領到一筆額外的獎金——農村艱苦學校津貼。從2015年起,大通區政府對在農村工作的教師鄉鎮工作補貼進行了歸并,一般鄉鎮200元至410元,艱苦偏遠鄉鎮290元至500元。”大通區教育局負責人欣慰地說道。——摘自2017年9月20日《淮南日報》
提高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教學質量,促進城鄉教育平衡,淮南市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各縣區財政按教師績效工資總額的10%,增加教師績效工資總額,對農村艱苦地區學校一級和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結構比例分別增加10%。不斷推進中小學教師“無校籍管理”和“縣管校聘”制度,義務教育師資交流輪崗做到全覆蓋。
改革,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
改革是發展的動力。5年來,教育改革果敢而銳氣。
堅持以改革促發展,以改革推公平,以改革提質量,這是近年來淮南教育改革重要特征。
【新聞回放】出臺了《中共淮南市委 淮南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實施意見》(淮發〔2015〕15號),淮南工業學校、安徽省醫藥技工學校等7所學校,整建制并入淮南職業教育中心。 ——摘自2015年4月27日《淮南日報》
淮南市加大職教資源的統籌利用和教育教學改革力度,推進職教園區建設。一期已基本建成投入使用,淮南職教中心已入駐,二期工程正在建設。并成立了淮南市職業教育集團,統籌協調全市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目前,建成市級重點專業20個、省級實訓基地10個、市級實訓基地16個。
5年來,面對一連串的“時代考題”,淮南奉獻出自己的“教育的智慧與方案”。未來,仍將瞄準教育現代化遠景目標,闊步前行。
(張靜)
(人民網1月22日首頁報道)
(本網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