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5月3日電(李東標) 曾幾何時,提到淮南,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豐富的煤炭、美味的豆腐。近年來,大數據產業正在為淮南轉型發展注入新活力,從“能源之城”到大數據產業發展“高地”,淮南“一黑二白”的傳統形象正在被不斷刷新,越來越多的創業者乘著大數據發展東風走向成功之路。
“政策紅利”助力企業做大做強
大數據+政務管理、大數據+社會服務、大數據+產業創新……近年來,以煤炭資源著稱的淮南市,大數據作為一項重要產業風生水起,被廣泛應用于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安徽萬維衛星數據應用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基于衛星遙感影像的空間地理信息服務公司。依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技術與資源優勢,該公司面向華東地區提供高分辨率衛星遙感數據以及相應的數據加工處理服務。
“公司2016年7月剛成立時,只有三十多人,年營收一千萬元左右,2017年公司僅專業技術人員就有100多人,年營收突破五千萬元。”安徽萬維衛星數據應用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煜說起公司取得的成績,充滿了自豪感。
一年來,安徽萬維衛星數據應用有限公司迅速成長壯大,業務范圍也從安徽發展到新疆、江西等地,被評為“淮南市大數據產業龍頭企業”。另外,該公司還先后與安徽理工大學、北京航天世景等眾多單位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人才培養、技術支持等方面展開合作。
“經過發展,淮南已成為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形成了與大數據相關的各種專項政策,”王煜認為,“這些政策對新成立的小微企業非常友好,有利于企業做大做強!
“未來,衛星遙感數據在土地確權、城建規劃、城市管理、災害防治等領域擁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們也將在更多行業領域大展拳腳,證明自己的實力。”王煜信心滿滿地說。
創業沃土讓夢想生根發芽
淮南媳婦劉帆十幾年前就在上海做生意,在電商領域積累了寶貴經驗。2016年,她帶著資金和技術回到淮南尋求發展。
在淮南市高新區江淮云產業平臺,她從兩間辦公室開始起步,經過短短一年多的發展,如今她創立的安徽久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能夠提供產品設計、研發、生產、上線等全過程服務,還在天貓、京東等平臺開設了旗艦店,并躋身天貓女裝行業前2800名。2017年,公司銷售額達1000多萬元,僅雙十一當天銷售額就達180萬元。
談起創業歷程,劉帆感慨地說:“企業落地淮南以后,環境非常好,政府給了我們相當大的支持,從辦公場地、人才、政策等方面給予扶持。下一步,我打算引入沿海地區的先進經營理念,爭取把位于上海的服裝加工廠遷回來。”
在工作中,劉帆發現,淮南有很多人想做電商,卻不知如何下手。“我更想做的事情是,幫助那些不懂電子商務的企業做到線上去。目前,我們已經在與一些企業洽談合作,我們會盡最大努力,幫助企業實現線上線下真正融合,打造新的零售業態。”
當前,淮南正在大力發展大數據產業,加速實現轉型升級。“我相信,借助政府、企業、高校資源,一定可以持續做大市場份額,讓創業夢想在淮南生根發芽,爭取做出安徽第二個‘三只松鼠’。”劉帆說。
打好數據資源牌推動轉型發展
與王煜、劉帆類似的創業者,在淮南市還有很多。近年來,淮南市緊緊瞄準“大數據”富礦,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把大數據產業作為轉型發展的新動能、新引擎。
堅持規劃引領;茨鲜谐雠_《淮南市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建設省級大數據產業聚集基地,在建和擬建大數據產業項目62個、總投資240億元。
做強平臺支撐。打造大數據資源存儲平臺,建設總投資45億元2萬個機架的中國移動(安徽)數據中心,已入駐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知名企業;打造大數據資源交易平臺,建成全省第一家大數據交易中心;建成“江淮云”和“智慧谷”大數據企業集聚平臺,注冊企業近300家。
突出智慧應用。加快“智慧淮南”建設,打造全流程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與中國航天系統科學工程學院合作,掛牌成立錢學森智庫淮南中心;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合作,建成國產衛星綜合信息集成應用平臺。
據淮南市發改委主任戴宜斌介紹,去年以來,淮南聚焦創新發展,扎實提升實體經濟內生動力,發展活力逐步釋放。據統計,2017年淮南新增各類市場主體26915戶,同比增長11.98%;其中新增私營企業7264戶、新增個體工商戶18503戶,同比分別增長10.73%和14.04%。
大數據正在為淮南轉型發展插上騰飛翅膀,該市大數據產業將力爭在3至5年內實現年銷售收入80億元以上,帶動相關產業800億元以上,帶動就業10萬人以上。
(新華網5月3日首頁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