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呼吁小區可以設立這樣一個平臺,建設鄰里關系,買賣家中閑置物品
近日,家住淮南龍泉南村的市民李先生給本報熱線打來電話反映,最近他在電視上看到外地一些小區舉辦的活動,可以將家中閑置物品低價兜售,或者以物換物,感覺非常不錯,既增加了人們之間的互動,又拉近了鄰里之間的關系,也為市民在周末提供了一個不錯的休閑方式,這些活動什么時候也能在我們淮南看到呢?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我市不少居民小區確實需要這樣一個平臺來解決社區建設鄰里關系、市民家中閑置物品增多等問題。
文明城市呼喚新鄰里關系
據了解,現在的鄰里關系有了相當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一個是社區構成發生了變化,新的社區主要由陌生人構成,人們之間不認識,心理上不親切,互動也不多。城市里建設新的社區時,只是讓人住進去,而沒有考慮如何真正地讓人們融合在一起。與此同時,老社區里也住進了一些外來人,他們進入社區后變成了陌生群體,沒有太強的動力和熱情與社區里的其他群體進行交往。這些因素使鄰里關系變得更加疏遠了。
記者在洞山社區采訪時就遇到過類似問題。市民徐先生說,現在能讓大家彼此相識、了解的機會太少。隔壁和樓下的鄰居姓甚名誰,他至今說不清。雖然小區偶爾也組織活動,但大家依然很生分,相處起來十分拘謹。家里老人在這里住了幾天就覺得悶得慌,因為和鄰居不熟,感覺受不了就回老家去了。所以現在很多人在注重提高自己的家居滿意度的同時,在精神層面上也越來越渴望一種新型的和睦鄰里關系。
市民:家里物品閑置太可惜
市民王女士說,她在家中收拾的時候,發現孩子有很多衣服、鞋襪都已經穿不上了,有些還是大半新的,扔掉覺得可惜,不扔又在家占地方,實在是有些為難。在實際生活中,不少市民跟王女士有一樣的想法,家里至今存放著孩子從小到大用的所有衣物和玩具,包括嬰兒搖床、學步車等等,當初都是全新添置的,有的甚至都沒舍得送給親戚。現在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許多玩具用不上了,衣服也不能穿了。
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不少市民家中閑置著不少好東西。家住謝家集新華村的市民趙先生表示,他的爺爺曾經拉過二胡和京胡,爺爺去世后留下這些寶貴的東西。因為自己不會拉,所以在家一直放著,覺得怪可惜的。如果有喜歡的朋友,可以聯系租用的事宜。
希望二手市場早點開辦
記者了解到,在淮南有許多網站均設有二手交易市場。記者在這些網上二手交易市場上看到,通訊器材,電腦設備,交通工具,書籍報刊,影音電器,娛樂游戲等等二手商品,可以說是應有盡有。市民可以留下聯系電話或交易地點,大家就可以買賣東西,很多人從中得到了實惠。有的市民建議說,如果有誰牽頭組織,在一些小區固定場所擺地攤,社區的居民也可以買賣自己家中閑置的東西。
據了解,上海市政府在2007年就“積極探索和推動社區建立二手市場,建設節約型社區,促進鄰里和諧”。在每個月的18日,浦東新區市民中心,市民們都會來參加這個當時上海唯一定期開放的二手市場。淮南市民胡先生說,根據上海、杭州等地的經驗,開辦社區二手市場,首先組織者要負責任、有經驗,其次交換或買賣時,居民自己要看清楚物品的質量。如自行車、電視機等進入市場時,最好能提供原始發票。其實在社區開展二手市場主要的目的,是給大家提供一個認識和交流的機會,促進鄰里團結互助,大家要有一個休閑誠信的心態。
(記者 楊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