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28 日人民日報數字安徽
“山水平秋色,彩帶串明珠”富有“五彩淮南”之稱的“能源之都”,如今讓傳統農業跟上了“互聯網+”的步伐。淮南市“互聯網+農業”有哪些內容呢?他們是如何實現?農民種地有哪些改變?
安徽淮南:廣袤農田搭上“互聯網快車”
人民數字淮南電(王 鶴)“淮南牛肉湯”“八公山豆腐”……提起淮南,總是有諸多美味讓您流連。不單單是美食,同時淮南更是中國能源之都、華東工業糧倉、安徽省重要的工業城市。
“山水平秋色,彩帶串明珠”富有“五彩淮南”之稱的“能源之都”,如今讓傳統農業跟上了“互聯網+”的步伐。淮南市“互聯網+農業”有哪些內容呢?他們是如何實現?農民種地有哪些改變?
裝上“智慧眼”
“從播種那一刻起,每一次施肥、澆水,我們可以通過‘可視化’終端來進行田間監控管理。”種植戶宮阿姨說。
宮阿姨家在春季種植西紅柿,現在季節主要種植辣椒和蘿卜。當問及與之前的傳統種植有啥區別時,“我們離田地較遠,以前每次看苗情都要親自來一趟,現在不僅省得來回跑,而且現在收益也比以前提高了。”宮阿姨笑著說。
“攝像頭可以給我們作證,我們的葡萄使用有機肥供肥,葡萄口感甘甜,吸引很多周邊的顧客前來購買。”在葡萄園,看著滿園飽滿的果實讓陳法軍夫婦非常開心。
“屏幕上顯示的是西紅柿種植區,下一步我們可以通過終端了解田間溫度、濕度,及時調整田間環境。”淮南市大通區洛河鎮淮建村委相關負責人告訴人民日報數字安徽。
通過可視化“互聯網+智慧農業”在給種田帶來便捷的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產品的可信度。
搭建“新平臺”
“通過可視化終端,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每一塊田地的種植和生長情況,點擊鼠標還可以了解到產品的價格和簡介。”洛河鎮經濟發展辦公室王遠告訴人民日報數字安徽。
目前,淮建村擁有120個綠色蔬菜基地、65個養殖基地、16個特種養殖場。基地采用全現代化管理和運營,使用現代化手段嚴格控制養殖源頭,為顧客輸送純綠色、無公害農副產品。
“因為采用可視全透明化管理,每個蔬菜大棚、養殖場都裝有高清攝像頭,顧客可遠程監看現場情況,也可以直接購買看中的農產品。”王遠說。
淮南市洛河鎮淮建村的可視門店,是淮南市新農村產業示范店。以現代產業理念為指導,以新型農民為主體,以現代科學技術和物資裝備為支撐,采用現代經營管理方式的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農業示范區,并融合B2B、B2C、C2C多種平臺實現批發、商超、電商平臺的全面對接。
一頭連著廣袤田野,一頭接通巨大市場,農業搭上互聯網的快車,讓人看到無限可能。
這只是淮南市借力“互聯網+”,助推綠色農業、特色農業和品牌農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相信“互聯網+”所代表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必將會給農村帶來新的發展。